我国《婚姻法》(修正案)第33条规定了对军人婚姻的特殊保护措施。根据该规定,在军人无重大过错的情况下,法院在离婚诉讼中不得判决解除军人婚姻,除非军人同意。
最高人民法院在1984年发布的《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9条中进一步规定,当军人不同意离婚时,法院应教育原告珍惜与军人的夫妻关系,尽量调解和好或判决不准离婚。
我国将军婚保护作为婚姻立法的传统,这一规定符合国家与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军队肩负着保护国家安全、保卫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职责,因此对现役军人的婚姻予以特殊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这一规定有助于维护军队的秩序和军人的士气,同时也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军人的特别关怀。
现役军人包括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服现役、具有军籍的干部和战士,以及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干部和战士。而在军队工作但未取得军籍的职工、其他人员以及退役、复员和转业人员不属于现役军人的范围。
现役军人的配偶提出离婚是指非军人配偶向现役军人提出离婚的情况。如果双方均为现役军人,或现役军人向非军人配偶提出离婚,则不适用该规定。
当现役军人的配偶提出离婚后,如果现役军人本人不同意,人民法院应与有关部门配合,对军人配偶进行一定的说服教育,积极改善夫妻关系,判决不准离婚。
需要强调的是,该规定是有前提的,不能将其理解为只要现役军人不同意离婚,法院无论如何就不能判决离婚。在军人有重大过错的情况下,该规定不适用。根据最高法院2001年12月24日公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23条的规定,“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是指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行为。这一规定有助于保护无过错一方的合法权益,使该规定更具灵活性和科学性。
我国婚姻法还通过限制男方离婚诉权的方法,在离婚诉讼中对女方进行特殊保护,以保护妇女、胎儿及婴儿的利益。
根据《婚姻法》(修正案)第34条的规定,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1年内或中止妊娠后6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但如果女方提出离婚,或者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的离婚请求,则不受此限制。
女职工在怀孕期、产期和哺乳期的劳动保护法律规定。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女职工享有一定的特殊劳动保护和待遇,用人单位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对于因用人单位不当解除导致的劳动争议纠纷案件,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处理,如撤销解除决定、支付工资和劳动合同终
军人婚姻的特殊保护。军队是执行国家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军人的婚姻保护对于维护军队稳定和官兵切身利益至关重要。历史上,我国婚姻法对军人婚姻一直给予特殊规定和特别保护,符合国情和军情。这种特别保护并不违背婚姻自由原则,而是在特殊背景下的必要措施。
现役军人配偶离婚请求权的限制性规定。根据《婚姻法》相关规定,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需得军人同意,这一规定限制了非军人配偶的离婚请求权。对现役军人给予特殊保护符合我国婚姻家庭立法传统和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适用条件包括现役军人、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
公司破产重整期间的诉讼程序及债务处理方式。在破产申请受理后,相关民事诉讼或仲裁程序中止,管理人接管财产后继续。起诉需向受理破产申请的法院提起。债务不会因破产而消失,需通过破产清算或重整过程偿还。这些规定旨在保护债权人权益,为企业破产重整提供法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