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集资是指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包括没有批准权限的部门批准的集资,或者有审批权限的部门超越权限批准的集资。集资者不具备集资的主体资格,承诺在一定期限内给出资人还本付息。非法集资的形式包括货币形式、实物形式和其他形式,而且向社会不特定的对象筹集资金。非法集资必须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通过媒体、推介会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个人向30人以上吸收存款,单位向150人以上吸收存款。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非法集资的必要条件是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如果集资行为只针对亲友或单位内部特定对象,而没有向社会公开宣传,那么不属于非法集资。因此,在朋友圈内进行集资行为并不一定构成非法集资。
民间借贷是指个人向亲戚、朋友借款等行为,不需要央行的批准,也不属于金融活动。而非法集资是指向社会公众非法吸收资金的行为。如果个人吸收存款的对象超过30人以上,就可以视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常见的非法集资形式包括投资理财领域、P2P网络借贷、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其他领域。投资理财领域出现了一些以投资理财咨询为名从事各类金融业务活动的公司,虚构投资项目或借款人,进行集资诈骗。P2P网络借贷属于信息中介机构,需要投资者具备相应的风险意识和管理能力。农民专业合作社突破社员制原则,超范围吸收农民资金进行高息放贷。在房产界中,以返本销售、售后包租、约定回购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涉案财物应在诉讼终结后返还集资参与人。如果涉案财物不足全部返还,应按照集资参与人的集资额比例返还。对于跨区域非法集资案件,可以由不同地区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分别处理。如果集资参与人无法清退集资款,损失应由参与人自行承担,而不能要求有关部门代偿。
根据司法解释,如果民间借贷行为涉嫌非法集资犯罪,人民法院应当驳回起诉,并将线索移送公安或检察机关。如果公安或检察机关不予立案,或立案后撤销案件,或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或法院判决认定不构成非法集资犯罪,当事人可以再次向法院提起诉讼。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属于违法所得,因此,向集资参与人支付的利息、分红等回报应当依法追缴。即使集资参与人通过民事程序获得的利息、分红等回报,公安机关也有权追缴。非法集资行为的代理人如果从中收取费用,也构成非法集资共同犯罪。
企业虽然具备合法注册条件,拥有营业执照,但并不代表其所有行为都是合法的。有些企业利用合法的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这就是所谓的“挂羊头卖狗肉”。行政部门在审批时只负责按规章制度给予证件发放,而不负责企业今后的行为。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资金属于违法所得,因此,向集资参与人支付的利息、分红等回报应当依法追缴。如果集资参与人尚未归还本金,所收取的回报可以抵扣本金。即使集资参与人通过民事程序获得的利息、分红等回报,公安机关也有权追缴。
充值活动是否构成非法集资的问题。企业向顾客提供预储值服务并承诺优惠,若吸纳资金数额较大且未经审批,可能涉嫌非法集资。但如果仅为顾客办理会员卡用于打折等合法经营行为,则不构成非法集资。非法集资通常涉及不具备主体资格的集资者向公众筹集资金并承诺还本付息等
P2P平台非法集资行为及其法律效应。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非法集资行为涉嫌集资诈骗罪,并受到《刑法》的明确处罚。受害者报案有助于使犯罪嫌疑人受到法律制裁,维护受害者的权益并促进法治建设。
刑法中非法集资的判决标准。根据相关法律解释,个人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0万元以上、单位在100万元以上等情况下,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还解释了集资诈骗的数额认定标准。最终,是否追究刑事责任还需考虑资金用途、归还数额及造成的社会影响等
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以及公司员工的刑事责任问题。对于单位犯罪,法院会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追究刑罚。公司员工的刑事责任视具体情况而定,若参与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则可能承担刑事责任。同时,文章还讨论了共同犯罪的条件和处理方式,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