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公司法》第28条规定,股东应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额。如果股东未按规定缴纳出资,除需向公司足额缴纳外,还需要承担违约责任。此外,《公司法》第30条规定,如果发现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实际价值显著低于公司章程规定的价值,出资人应补足差额,其他股东承担连带责任。
根据《公司法》第200条规定,对于虚假出资的公司发起人和股东,公司登记机关可以责令其改正,并处以虚假出资金额5%以上15%以下的罚款。
如果公司发起人或股东违反《公司法》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转移财产权,且虚假出资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有其他严重情节,构成虚假出资罪。根据《刑法》第159条的规定,对于此类罪行,可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虚假出资金额或抽逃出资金额2%以上10%以下的罚金。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处以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虚假出资指公司发起人或股东违反公司法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未转移财产权,主要目的是为了吸引其他发起人或股东的投资,即欺骗其他发起人和股东。
发起人可以以货币、实物、工业产权或土地使用权等形式出资。发起人应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额。货币出资应存入公司在银行开设的临时账户,非货币财产出资应办理财产权转移手续。
虚假出资的常见表现包括:
通过授意估价机构高估价格,以达到虚假出资的目的。在我国,除了货币,还可以以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等方式出资,而这些方式需要进行估价。
通过虚假的验资报告来实现虚假出资的目的。由于验资是由中介机构进行,投资人往往通过中介机构提供的虚假验资报告来达到虚假出资的目的。
在注册资本出齐后,通过各种手段将资金抽走,使公司成为没有实质财产基础的空壳公司。例如,通过向他人借贷、租赁财产和设备等方式出齐注册资本,然后以各种名义抽走资金。
虚假出资行为的表现包括:
指在申请公司登记时,提交虚假的资金信用证明、验资证明或资金担保等文件来证明注册资本的真实性。
指利用贿赂等非法手段收买有关机关和部门的工作人员,虚报注册资本或采取其他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欺骗公司登记主管部门。
指公司发起人或股东未按照公司章程规定交付货币、未足额交付货币或未将货币足额存入公司的银行账户。
指股东以非货币财产出资,未办理财产权转移手续。具体来说,就是未经资产评估机构评估并出具证明文件。
指公司成立后,行为人按预先计划将出资抽回,或返还债权人,或转移至他处,使公司成为没有财产基础的空壳公司。虽然形式上出资是真实的,但实质上是虚假出资。
虚假出资的认定及法律责任。首先定义了虚假出资,并描述了其行为特征;然后阐述了单位虚假出资的主要表现;接着说明了虚假出资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最后提到了虚假出资的立案追诉标准。
哪些情况下可以追加股东为被执行人。首先,公司未经清算即被注销,导致公司债务无法清算时,股东应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可以被追加为被执行人。其次,公司无财产可供执行且无法提供财务账目时,如果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有限责任逃避债务,可以追加股东为被执行人
我国公司法关于认缴期限未届至股东是否承担连带责任的规定。股东在认缴期限内通常不承担连带责任,但如果公司进行破产清算则例外。文章还详细解释了虚假出资的定义、表现形式以及举证责任的分配。在判断股东是否存在虚假出资时,原则上应由债务人承担举证责任。
公司执行阶段中是否可以追加股东的问题。文章介绍了四种情况,包括股东出资瑕疵、公司人格形骸化、滥用一人公司人格以及转移、隐匿、侵占公司财产。在执行程序中,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可以追加相关股东为被执行人,并承担相应责任。根据相关法律知识,被执行人无财产清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