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方未支付合同中规定的价款或报酬,对方有权要求支付。
如果一方迟延支付合同中规定的价款或报酬,应当支付逾期利息。
如果一方不履行合同中约定的非金钱债务或者履行不符合约定,对方可以要求履行,但以下情况除外:
(1) 法律上或者事实上不能履行;
(2) 债务的标的不适于强制履行或者履行费用过高;
(3) 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未要求履行。
如果合同中约定的标的物质量不符合约定,应当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承担违约责任。如果违约责任约定不明确,受损害方可以根据标的物的性质以及损失的大小,合理选择要求修理、更换、重作、减价或者退货等。
合同违约是指不履行、不适当履行、迟延履行合同义务的情形。合同的违约有损于合同的严肃性,不利于保证交易安全,有损于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也可能失去国际市场,不利于对外交流与合作。在审理合同纠纷案件时,需要明确以下问题:
过错责任的原则是指只有违约方有过错的情况下,才能承担违约责任。如果违约方没有故意或过失的过错,即使发生违约,也不承担违约责任。过错责任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增加了守约方举证的困难,增加了法院认定事实的难度,且适用该原则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根据《合同法》第107条的规定,在合同案件中,只要查明当事人确没有履行合同的事实,并排除了不可抗力的外在原因,即可认定当事人存在违约行为,无需反复举证。这一原则的引入是合同法制度的重大改革。
部分履行的申请执行程序。当发生具有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或裁定时,如果一方仅部分履行,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执行未履行部分。对于违约瑕疵和部分履行的情况,债务人需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损失。申请强制执行时需提供相关材料,包括强制执行申请书、证明申请人主体资格的
合同违约的各种情形及相应的责任承担。包括未支付价款或报酬、迟延支付、不履行非金钱债务或履行不符合约定以及质量不符合约定等责任。同时,也讨论了合同中如何确定违约责任,包括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原则的应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关于不安抗辩权的行使及解除合同的条款。先履行方在行使不安抗辩权时可以中止履行合同,但不能解除合同,除非后履行方未能在合理期限内恢复履行能力且未提供适当担保。同时,文章还提到了中止履行的情形和通知对方的要求。
借款人在面对还款责任时的多种逃避手段,如隐藏财产、假装患病、变更身份与名称、转移财产及关闭老企业注册新企业等。文章还提供了律师的建议,如何防范借款中存在的风险,包括要求提供担保、进行财产保全和关注债务人的财产状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