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权纠纷

时间:2025-09-20 浏览: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99748
管理专利工作部门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专利管理工作量大又有实际处理能力的社区的市人民政府设立的管理专利工作部门。从上述《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的规定中可知,管理专利工作部门是一个行政机构,因此,管理专利工作部门处理专利纠纷,从本质上看是一种行政行为。管理专利工作部门处理专利纠纷享有下列权利:一、调解。管理专利工作部门应当事人的请求,可以以下列专利纠纷进行调解:

1、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归属纠纷

涉及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的归属问题,可能引发纠纷。当多个申请人或权利人对同一专利申请或专利权提出主张时,需要进行权属认定和解决。

2、发明人、设计人资格纠纷

在专利申请中,发明人和设计人的资格问题可能引发争议。当涉及到发明或设计的创造性和贡献性归属时,可能会出现资格纠纷。

3、职务发明人、设计人的奖励和报酬纠纷

在职务发明或设计的情况下,由于职务关系,可能会涉及到奖励和报酬的分配问题。当职务发明人或设计人主张应获得相应的奖励和报酬时,可能会引发纠纷。

4、未支付适当费用的专利权纠纷

在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专利权授予前,如果他人使用了该发明但未支付适当费用,可能会引发纠纷。当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他人未经授权使用该发明且未支付适当费用时,权利人可主张其享有合理的赔偿权。

行政处罚

管理专利工作部门可以对专利侵权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具体包括:

1、责令停止侵权行为

当专利管理机关认定侵犯专利权行为成立时,可以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如果侵权人在规定的十五日内既不停止侵权又不提起诉讼,管理专利行政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2、假冒专利的行政处罚

对于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管理专利工作部门可责令其改正,并公告。对于违法所得,可以没收,并可处以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罚款;如果没有违法所得,则可处以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3、冒充专利产品或方法的行政处罚

对于以非专利产品冒充专利产品或以非专利方法冒充专利方法的行为,管理专利工作部门可以责令其改正,并公告。同时,可处以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管理专利工作部门的法律责任

管理专利工作部门在履行职务时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具体包括:

1、不得参与经营活动

管理专利工作部门不得参与向社会推荐专利产品等经营活动。一旦违反规定,上级机关或监察部门可责令改正,消除影响,并有权没收违法收入。对于情节严重者,可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2、违法行为的追责

专利管理工作人员以及其他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如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尚不构成犯罪的情况,将依法追究行政责任。

3、行政诉讼和赔偿责任

当事人对管理专利工作机构的行政处罚不服时,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管理专利工作机关应出庭应诉。如果败诉,将按照国家赔偿法的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引起专利侵权纠纷的解决途径

    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引起的专利侵权纠纷的解决途径。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包括签订专利权许可协议合法化行为;若协商无果,专利权人或利害关系人可以起诉至法院,由法院审理判决;此外,专利权人或利害关系人还可以向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请求处理,如认定侵权行为并责令

  • 专利技术规避的实施策略

    专利技术的规避策略,强调通过专利分析了解竞争者专利布局的重要性。提出五类专利技术规避方案,包括借鉴专利文件中的不同部分进行设计规避,以及利用专利审查相关文件、权利要求的规避设计等。这些策略旨在有效规避专利技术,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多市场机会。

  • 专利实施许可未备案的法律效力问题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未经备案的法律效力问题。根据现行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备案并非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生效要件,未备案的合同仍然有效。法律和行政法规未明确规定不办理备案合同就无效,因此已生效的合同不能被认定为无效。文章指出国务院或其专利行政主管部门应制

  • 专利权纠纷

    专利权纠纷的多个方面,包括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归属纠纷、发明人资格纠纷、职务发明人或设计人的奖励和报酬纠纷以及未支付适当费用的专利权纠纷等。同时,文章还涉及专利管理部门的行政处罚和管理专利工作部门的法律责任,包括责令停止侵权行为、假冒专利和冒充专利产品

  • 外观设计专利的价值评估方法
  • 专利实施的计划许可的含义
  • 专利年费的缴纳与专利权的终止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