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送是中国法律赋予公民在紧急情况下协助司法机关同犯罪作斗争的一种权利。公民抓住人犯后,应立即送交司法机关处理,不得擅自拘禁。司法机关对于公民扭送前来的人犯,不论是否属于自己管辖的,都应当接受,并立即讯问。如果认为不构成犯罪或者并非通缉在案的,应立即释放;需要进一步审查处理的,依照管辖分工,移送主管机关处理;需要拘留或者逮捕的,依照法定程序迅即办理拘留或者逮捕手续。
1. 扭送是阻止犯罪的重要手段
公安司法机关有法定的追诉和惩罚犯罪的职责。公安司法机关对犯罪的侦查往往是发生在案发之后,现行犯作案时被当场抓获的案件相对较少。而公民扭送绝大部分的情况是针对现行犯,能够及时地阻止犯罪行为的继续并遏制犯罪结果的扩大。
2. 扭送能够及时保障公民人权
犯罪行为往往给被害人带来严重伤害,对于现行犯的扭送可以在被害人受到伤害的第一时间发挥阻止作用,以保护被害人免受伤害或者减小伤害的程度。国家刑事司法活动属于犯罪的事后反应机制,不可能在犯罪没有发生时启动,犯罪的偶然性、突发性和不确定性都决定在犯罪发生时要求执法人员立即赶到犯罪现场几乎是不可能的。扭送制度正好能够弥补这一不足,现行犯在实施犯罪行为时,现场目击者或者知情人如果积极地实施扭送行为,及时地阻止犯罪,那么将在很大程度上保护被害人的权利免受犯罪侵害或者能够减少受侵害程度。
3. 扭送有助于弘扬社会正义
除被害人实施的扭送以外,大部分扭送行为在道德范畴上属于见义勇为行为,见义勇为是蕴含了高尚道德品质的正义行动,能够鼓励社会成员行动起来与犯罪作斗争,有利于弘扬社会公平精神,塑造积极健康的社会价值观。鼓励社会成员行动起来与犯罪作斗争,可以建立起完善的社会防控体系,引导社会主流价值,维护社会稳定。公民实施扭送行为时,在社会角色上暂时充当了国家公务人员,通过揭露犯罪和阻止犯罪,及时地保护被害人权益是社会正义的充分体现。扭送能够发挥惩恶扬善,弘扬社会正气的功能,能够使得每个人都受到见义勇为精神的教育和感染,从而激发人们与犯罪进行斗争的勇气,达到伸张社会正义的目的。
扭送公安机关时是否需要办理传唤手续的问题。传唤是在讯问不需要拘留的犯罪嫌疑人时使用的诉讼方法。对于被扭送到公安机关的嫌疑人,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情况采取不同处理方式,包括同时询问被扭送人和被害人、证人,留置被扭送人并进行盘问和讯问,或立即送入留置室进行盘
新刑事诉讼法下监视居住的法律要求。监视居住是一种为保证侦查、起诉工作进行的强制措施,由人民检察院责令犯罪嫌疑人不得离开指定区域并对其活动进行监视。适用情形包括患有严重疾病、怀孕或哺乳婴儿等特定情况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以及案件特殊需要或羁押期满而案件
刑法中关于羁押期限与刑期折抵的关系。羁押期限可折抵刑期,仅限于管制、拘役和有期徒刑。羁押期限包括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三个阶段。具体折抵规定为管制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两日,拘役和有期徒刑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在特定情况下,如发现另有重要罪行等,羁押期限
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的相关规定。对于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检察院批准延长1个月。特定类型案件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案件,可以再延长2个月。公安机关应在羁押期限届满前提出延长羁押期限的要求。特别重大复杂案件由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