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网络侵权 > 其他网络侵权 > 网络游戏侵权纠纷:徐某诉某互联网公司案

网络游戏侵权纠纷:徐某诉某互联网公司案

时间:2025-07-14 浏览: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16184
网络游戏侵权纠纷,网络游戏侵权案件中虚拟财产认定问题是这样的呢,网络游戏侵权案件管辖权的确认问题是怎样的呢,网络游戏侵权纠纷举证期限的确认、举证责任的分担及侵权责任的承担问题是怎样的呢。

案情

上诉人(原审被告):某互联网公司。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徐某。

某互联网公司是某游戏的开发营运商,徐某是该游戏的玩家。徐某在游戏中建立了游戏账号并创建了游戏角色,经过长时间的游戏过程,徐某的游戏等级已达到最高等级。然而,某互联网公司以徐某在游戏内宣传非法网站为由封停了他的游戏账号,导致徐某无法登录游戏。徐某多次要求解除封停措施,但未获成功。徐某认为某互联网公司的侵权行为导致他的游戏等级下降,精神受到损害,因此向武汉市硚口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某互联网公司停止侵权、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

审判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徐某游戏账户内游戏被删除和修改的侵权结果是通过电脑终端反馈于徐某,徐某游戏账号ID注册地在该区网络俱乐部,属于本案侵权结果发生地,故该院具有管辖权。某互联网公司作为某游戏的开发运营商,提供游戏平台,徐某作为玩家参与游戏并支付费用,二者之间形成平等的民事法律关系。徐某对其账号及账号内的虚拟人物、装备拥有占有、使用、分配、处分等权利。徐某参与游戏是通过建立虚拟人物投入到游戏平台内完成的,虚拟人物的信息存放于特定网络环境,该网络环境由某互联网公司管理。因此,某互联网公司应当举证证明徐某的虚拟人物在网络环境内是否传播非法网站信息,但某互联网公司未能举证证明徐某是否传播非法网站的行为及封停徐某账号行为的合法性,故应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责任。某互联网公司的封停行为不合法,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徐某作为玩家参与游戏,其目的是通过游戏获得精神享受,现因某互联网公司的侵权行为使徐某长时间无法正常进行游戏,对徐某的精神造成了极大伤害,故徐某请求被告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的诉讼请求合理。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规定判决:一、被告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3日内解除对原告游戏账号的封停措施。二、被告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3日内恢复原告游戏账号内的游戏数据。三、被告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3日内对原告进行公开赔礼道歉。四、被告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3日内赔偿原告精神损害抚慰金3000元。

宣判后

互联网公司不服原审判决,向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在审理过程中,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互联网公司申请撤回上诉。

评析

随着网络游戏产业的发展,网络游戏侵权纠纷及其相关法律问题逐渐增多。目前,由于缺乏统一的法律规定,各地审判机关在审理网络游戏侵权纠纷时的裁判依据及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加强对网络游戏法律问题的研究,加快网络游戏立法进程,以保护游戏运营商和游戏玩家的合法权益非常重要。本案从几个方面对网络游戏侵权纠纷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探讨提供了借鉴。

一、网络游戏侵权案件中虚拟财产认定问题

目前,网络游戏虚拟财产已被法学界和审判实践所认可。网络运营商和游戏玩家在网络游戏过程中付出了金钱和劳动,使虚拟财产具有了经济价值。本案中,徐某作为游戏玩家对游戏中的虚拟人物、等级、装备拥有权利。

二、网络游戏侵权案件管辖权的确认问题

网络游戏侵权案件的管辖权应根据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确定。本案中,徐某的游戏账号ID注册地属于本案侵权结果发生地,硚口区人民法院具有管辖权。

三、网络游戏侵权案件举证期限的确认、举证责任的分担及侵权责任的承担问题

关于举证期限,法院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指定当事人的举证期限。本案中,互联网公司未能在规定的举证期限内提供证据,应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责任。在网络游戏侵权案件中,举证责任应根据公平原则和过错责任原则进行分担。

四、网络游戏侵权案件中精神损害赔偿的认定问题

在网络空间中,侵犯人格权的行为同样应受到法律的调整。本案中,互联网公司的侵权行为导致徐某无法正常进行游戏,造成了精神上的伤害,故应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

网络游戏中侵害游戏玩家人格权的精神赔偿

游戏运营商的安全保障义务

在审判实践中,确定游戏玩家游戏角色中人格权受到侵害应当给予精神赔偿时,必须严格把握其成立条件。首先,侵权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有过错。其过错的判断标准是游戏运营商是否对玩家的虚拟财产尽到了合理限度内的安全保障义务。如果游戏运营商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那么应对玩家承担侵权责任。

违法行为的实施

其次,侵权行为人必须实施了违法行为。在网络游戏侵权案件中,作为游戏玩家一方必须是以自娱自乐为前提,而不是以出售游戏装备作为营利目的。只有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游戏玩家在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角色和虚拟物品等因伴随游戏等级的上升,才能倾注玩家的心血和情感并赋予玩家精神上的享受,成为游戏玩家精神世界不可缺少的部分。

精神损害的严重后果

第三,侵权行为人实施的违法行为必须给被侵权人的精神造成了较严重的损害后果。从法律意义上来看,游戏中的虚拟角色和虚拟物品已成为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品。此时,游戏玩家的合法权益中不仅包括物质利益,也包括精神利益。

侵权人的民事责任

最后,侵权行为人造成游戏玩家精神损害后,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非财产性责任。侵权责任的首要目的是补偿受害人遭受的损失,使受害人恢复到未受损害时的状态。只有在适用以上方式不足以缓和或解除受害人精神痛苦时,才可以考虑精神赔偿。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网络谣言法律维权:应对措施和治理措施

    网络谣言的法律维权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和治理措施。文章强调加强主流文化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完善公民网络行为法律制度,加强互联网技术应用管理创新,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提升公众辨别谣言的能力等。同时,文章指出治理网络谣言需要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

  • 网络游戏侵权纠纷:徐某诉某互联网公司案

    徐某诉某互联网公司网络游戏侵权纠纷案。徐某的游戏账号被该公司封停,导致无法登录游戏,引发侵权纠纷。法院认为互联网公司应证明徐某是否传播非法网站的行为及封停行为的合法性,否则需承担法律责任。案件审理过程中,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互联网公司撤回上诉。该案反映

  • 网络商标侵权主体的确定

    网络商标侵权主体的确定问题,包括实际销售者、网络信息发布者、网络服务提供商和搜索引擎提供者的责任认定,以及网络商标侵权的管辖问题。对于销售者和信息发布者的身份确定,北京市工商局采取登记措施。同时,网络服务提供商和搜索引擎提供者虽不直接参与制假售假,但

  • 网络著作权部分

    网络著作权、网络商标权和网络不正当竞争等相关纠纷的审理指南内容。包括著作权人和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举证责任分配、网页“快照”的合理使用、网络实时转播行为的法律规制等网络著作权问题;涉及平台服务商的行为属性与责任判断、“APP应用软件”与计算机软件商品或互

  • 网络骚扰是否构成犯罪?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 网络主播唱歌是否构成侵权行为
  • 转载他人文章是否构成侵权行为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