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对城市房屋进行拆迁的情形是非常多的,而拆迁房屋的时候,就免不了对被拆迁人进行经济补偿,房屋拆迁补偿是要进行评估的,那么城市房屋拆迁中有什么违法评估现象?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一、宅基地区位补偿价严重偏低
根据《北京市宅基地房屋拆迁补偿规则》第四条规定,宅基地区位补偿价的计算公式为:宅基地区位补偿价=(当地普通住宅指导价-房屋重置成新均价)×户均安置面积/户均宅基地面积。然而,评估机构在确定当地普通住宅指导价时,并未按照规定参考周边普通商品住宅均价,导致宅基地区位补偿价严重偏低,严重损害了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
二、评估方法错误
根据《城市房屋拆迁估价指导意见》第十三条规定,市、县人民政府或其授权部门应根据当地房地产市场交易价格,定期公布不同区域、用途和建筑结构的各类房屋的房地产市场价格。第十四条规定,拆迁估价应参考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交易价格和市、县人民政府或其授权部门定期公布的房地产市场价格,并结合被拆迁房屋的房地产状况进行评估。然而,评估机构未采用市场价法进行评估,导致评估价严重偏低。
三、评估机构的选择违法
根据《城市房屋拆迁估价指导意见》第六条第二款的规定,拆迁估价机构的确定应当公开、透明,采取被拆迁人投票或拆迁当事人抽签等方式。然而,在实践中,拆迁人未征求被拆迁人的意见,也未采取被拆迁人投票或拆迁当事人抽签等方式,单方面选取评估机构,严重违反了法律规定。
四、未经实地勘察程序
根据《城市房屋拆迁估价指导意见》第十五条规定,拆迁估价人员应对被拆迁房屋进行实地查勘,做好实地查勘记录,并拍摄反映被拆迁房屋外观和内部状况的影像资料。实地查勘记录应由估价人员、拆迁人和被拆迁人签字认可。然而,在实践中,拆迁评估人员未对房屋进行实地查勘,也未拍摄反映被拆迁房屋外观和内部状况的影像资料。实地查勘记录也未经被拆迁人签字认可。
五、评估机构未提供完整的估价报告
根据《房地产估价规范》的规定,估价报告应当全面反映估价所涉及的事实、推理过程和结论,并包括封面、目录、致委托方函、估价师声明、估价的假设和限制条件、估价结果报告、估价技术报告和附件等部分。然而,在实践中,评估机构只提供了估价结果报告,未提供完整的估价报告,严重违法。
六、未依法出具分户评估报告
根据法律规定,拆迁区域一般应当出具整体评估报告和分户评估报告。然而,在实践中,一些拆迁人只出具整体评估报告,未出具分户评估报告,严重违法。即使出具分户评估报告,内容也极不完整,通常只有简单的表格。
七、拆迁评估报告未依法送达
根据法律规定,评估报告应依法送达,一般应直接送达,如被拆迁人拒收,则应留置送达,并有证明人员在场记录在案。特殊情况下才可采取邮寄送达或公告送达。然而,在实践中,拆迁人采取张贴于门的方式送达评估报告,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