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安机关侦查涉及人民检察院管辖的贪污贿赂案件时,应当移送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侦查涉及公安机关管辖的贪污贿赂案件时,应当移送公安机关。如果涉嫌主罪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由公安机关主侦查,人民检察院配合;如果涉嫌主罪属于人民检察院管辖,由人民检察院主侦查,公安机关配合。
2. 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犯罪地”,包括犯罪的行为发生地和结果发生地。
3. 具有一人犯数罪、共同犯罪、共同犯罪的犯罪嫌疑人还实施其他犯罪、多个犯罪嫌疑人实施的犯罪存在关联的情形时,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可以在其职责范围内并案处理。
4.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的现职人员,人民陪审员,外国人或者无国籍人,以及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人,不得担任辩护人。但是,上述人员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或者近亲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其担任辩护人的,可以准许。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的人,不得担任辩护人。
一名辩护人不得为两名以上的同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不得为两名以上的未同案处理但实施的犯罪存在关联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
5. 对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提供辩护或者法律帮助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在接到通知后三日以内指派律师,并将律师的姓名、单位、联系方式书面通知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
6. 辩护律师在侦查期间可以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代理申诉、控告;申请变更强制措施;向侦查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案件有关情况,提出意见。
7. 辩护律师持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要求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看守所应当及时安排会见,至迟不得超过四十八小时。
8. 辩护律师经证人或者其他有关单位和个人同意,可以向他们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也可以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调取证据,或者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出庭作证。
9. 违反上述规定的,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辩护人涉嫌犯罪的,应当由办理辩护人所承办案件的侦查机关以外的侦查机关办理。
10. 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认为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员阻碍其依法行使诉讼权利的,有权向同级或者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或者控告。人民检察院对申诉或者控告应当及时进行审查,情况属实的,通知有关机关予以纠正。
11. 法庭审理过程中,审判人员认为可能存在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形的,应当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进行法庭调查。
12. 对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可以采取“不公开真实姓名、住址和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的保护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依法决定不公开证人、鉴定人、被害人的真实姓名、住址和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的,可以在法律文书、证据材料中使用化名等代替证人、鉴定人、被害人的个人信息。辩护律师经法庭许可,查阅对证人、鉴定人、被害人使用化名情况的,应当签署保密承诺书。
13. 法庭审理过程中,审判人员认为可能存在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形的,应当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进行法庭调查。
14. 对于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或者其他重大犯罪案件,应当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
15. 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正当理由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执行监视居住的处所,有正当理由需要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执行监视居住的处所,应当经执行机关批准。
16. 对取保候审保证人是否履行了保证义务,由公安机关认定,对保证人的罚款决定,也由公安机关作出。
17.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不得要求被监视居住人支付费用。
18. 公安机关对案件提请延长羁押期限的,应当在羁押期限届满七日前提出,并书面呈报延长羁押期限案件的主要案情和延长羁押期限的具体理由,人民检察院应当在羁押期限届满前作出决定。
19. 对于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的决定,公安机关应当立即执行,并将执行回执及时送达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如果未能执行,也应当将回执送达人民检察院,并写明未能执行的原因。对于人民检察院决定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在收到不批准逮捕决定书后,应当立即释放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或者变更强制措施,并将执行回执在收到不批准逮捕决定书后的三日内送达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的人民检察院。
20. 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的,或者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立案。
21. 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可以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对于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或者其他重大犯罪案件,应当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
22. 批准决定应当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确定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种类和适用对象。
23. 公安机关对案件提请延长羁押期限的,应当在羁押期限届满七日前提出,并书面呈报延长羁押期限案件的主要案情和延长羁押期限的具体理由,人民检察院应当在羁押期限届满前作出决定。
24. 在侦查期间,发现犯罪嫌疑人另有重要罪行的,自发现之日起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
25. 上级公安机关指定下级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案件,需要逮捕犯罪嫌疑人的,由侦查该案件的公安机关提请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需要提起公诉的,由侦查该案件的公安机关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26. 人民检察院对于审查起诉的案件,按照刑事诉讼法的管辖规定,认为应当由上级人民检察院或者同级其他人民检察院起诉的,应当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认为需要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指定审判管辖的,应当协商同级人民法院办理指定管辖有关事宜。
27. 人民检察院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时,应当将案卷材料和全部证据移送人民法院。
28. 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对于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人民法院都应当受理。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并且附有案卷材料、证据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不得以上述材料不充足为由而不开庭审判。
29. 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公诉案件时,出庭的检察人员和辩护人需要出示、宣读、播放已移交人民法院的证据的,可以申请法庭出示、宣读、播放。
30. 辩护人认为在侦查、审查起诉期间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收集的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或者罪轻的证据材料未提交的,有权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调取。法庭审理过程中,合议庭对证据有疑问的,可以宣布休庭,对证据进行调查核实。法庭审理过程中,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有权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申请重新鉴定或者勘验。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31条规定,被告人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揭发他人的犯罪行为或者提供重要线索,如果人民检察院认为有必要进行查证,可以建议进行补充侦查。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03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发现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时违反了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纠正意见。对于违反法定程序的庭审活动,人民检察院应当在庭审后提出纠正意见。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54条第5款规定,暂予监外执行的决定由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做出。对于可能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被告人,如果符合暂予监外执行的条件,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暂予监外执行的申请。看守所应当将相关情况通报给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应当进行审查,并在交付执行前决定是否暂予监外执行。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57条第3款规定,对于通过贿赂等非法手段被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其在监外执行期间不计入执行刑期。如果罪犯在暂予监外执行期间脱逃,脱逃的期间也不计入执行刑期。如果人民法院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具有上述情形,人民法院在决定予以收监的同时,应当确定不计入刑期的期间。如果监狱管理机关或者公安机关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具有上述情形,罪犯被收监后,所在监狱或者看守所应当及时向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不计入执行刑期的建议书,并由人民法院审核裁定。
如果被决定收监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在逃,社区矫正机构应当立即通知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负责追捕。
对于依照刑法规定应当追缴的违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产,除依法返还被害人的财物以及依法销毁的违禁品外,必须全部上缴国库。对于被查封、扣押的涉案财产,如果不需要移送,待人民法院作出生效判决或裁定后,查封、扣押机关应当通知人民法院上缴国库,并向人民法院送交执行回单。对于在金融机构冻结的违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产,待人民法院作出生效判决或裁定后,有关金融机构应当通知人民法院上缴国库,并向人民法院送交执行回单。
对于被扣押、冻结的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如果符合条件,权利人可以申请出售。经扣押、冻结机关审查,如果不损害国家利益、被害人利益,不影响诉讼正常进行,以及扣押、冻结的汇票、本票、支票的有效期即将届满,可以在判决生效前依法出售或变现。所得价款由扣押、冻结机关保管,并及时告知当事人或其近亲属。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42条第1款规定,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可以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查询、冻结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根据上述规定,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不能扣划存款、汇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依照刑法规定应当追缴其违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产的,适用刑事诉讼法第五编第三章规定的程序,由人民检察院向人民法院提出没收违法所得的申请。
如果现有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并存在应当追缴的违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产,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可以进行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可以依法进行查封、扣押、查询、冻结。
如果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被告人死亡,应当裁定终止审理;如果被告人脱逃,应当裁定中止审理。人民检察院可以依法另行向人民法院提出没收违法所得的申请。
对于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没收违法所得的裁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近亲属和其他利害关系人或者人民检察院可以在五日内提出上诉或抗诉。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47条规定,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精神病鉴定的期间不计入办案期限。除了精神病鉴定期间不计入办案期限外,其他鉴定期间都应当计入办案期限。对于因鉴定时间较长,办案期限届满仍不能终结的案件,应当变更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的强制措施,改为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
国家安全机关在办理危害国家安全的刑事案件时,适用本规定中有关公安机关的规定。
本规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同时废止1998年1月19日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
律师去派出所调取笔录所需提供的材料,包括授权委托书、法律援助公函、律师执业资格证书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哪些人员可以担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人,包括律师、人民团体推荐的人、监护人及亲友等,以及哪些人员不能担任辩护人。此外,文章还提到了辩护律师在会
被告人的报复陷害罪辩护情况。辩护人是根据法律规定出庭为被告人辩护,并进行了全面的案卷阅读、会见和调查工作。辩护人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证明被告人无罪、罪轻、减轻或免除刑事责任的材料或意见,并认为被告人应当被宣告无罪。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相关法律规定关于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关于揭发、检举犯罪活动的法律规定,包括保护揭发、检举犯罪活动的人,以及规定的回避程序和辩护人的委托及法律援助等内容。法律对揭发犯罪、制止犯罪活动、有突出贡献等行为的人给予保护,同时详细说明了回避程序的操作和辩护人的权利及
行贿罪的具体立案标准和认定方式。行贿罪涉及向国家工作人员提供财物或回扣的行为,当满足一定数额条件或特定情形时将被认定为犯罪。同时,文章也明确了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但并未获得不正当利益的情况下不构成行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