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拆迁,又称为房屋征收的强制执行,是指在约定或规定的搬迁期限内,被征收房屋的所有权人或承租人未履行搬迁义务,经过催告后仍不履行搬迁义务,由被征收房屋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采取强制措施予以拆迁。
进行房屋强制拆迁的实体条件有两个方面。首先,被征收人在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拒不搬迁,且存在补偿决定的情况下,才能申请人民法院进行强制拆迁。如果仅存在补偿协议而没有补偿决定,房屋征收部门只能通过民事诉讼解决,不能直接申请强制执行。其次,做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政府必须按照补偿决定的内容对被征收人进行补偿安置,如果被征收人依然不履行补偿决定拒不搬迁,则相关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进行强制拆迁。
进行房屋强制拆迁的程序条件是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因此,申请强制拆迁应当在被征收人可以申请复议或行政诉讼的期限届满后进行。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28条的规定,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提起行政诉讼,在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又不搬迁的,由做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可以看出,政府只有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拆迁的权利,而没有自己决定强制拆迁的权力。《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将准予征收强制执行的权力赋予了人民法院,但具体的组织实施工作并非完全由法院承担,而是要遵循裁执分离的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规定,人民法院裁定准予执行时,一般由做出征收补偿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也可以由人民法院执行。此外,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时,由申请人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受理;如果执行对象为不动产,由不动产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如果基层人民法院认为执行存在困难,可以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执行,上级人民法院可以决定由自己或下级人民法院执行。
常见的违法拆迁手段,包括未批先用、越权批地、规避审批权以租代征、土地供用方式违法、擅自改变土地用途、非法圈地违规设立各类开发区和集体土地非法入市等行为。文章详细阐述了这些行为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揭示了违法拆迁给被征地农民带来的严重后果。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的新条例及其相关细则。新条例强调了拆迁补偿的民主化和多元化,并详细说明了补偿内容、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评估与补偿、房屋产权调换的选项和规定,以及搬迁、安置和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等事项。文章还涵盖了补偿协议和补偿决定的订立、强制执行等
房屋拆迁的必经程序及相关规定。首先,拆迁单位需申请拆迁许可证,发布拆迁公告,并与被拆迁人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合同。然后,实施拆迁,包括自行搬迁和强制搬迁。拆迁补偿安置合同包括拆迁当事人及基本情况、房屋有关情况、补偿方式金额和时间等内容。此外,文章还涉及特
楼房拆迁中遇到的宅基地纠纷的处理方法。包括行政裁决、复议或诉讼以及强制拆迁等解决途径。同时,也解答了邻居宅基地种树影响生活的问题,可以通过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起诉和赔偿等方式处理。在遇到类似问题时,可以咨询专业律师获得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