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征地拆迁 > 征地拆迁纠纷 > 强制拆迁 > 警察能参与强拆吗

警察能参与强拆吗

时间:2024-08-29 浏览:11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402

警察能否参与强拆行为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警察不得参与非职务活动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警察是履行职务的专业人员,其职责是维护社会治安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警察可以依法行使职权制止暴力强拆的行为,但是不能参与到强拆中。这是因为警察的职责是维护社会秩序和法律的正常运行,而强拆行为涉及到土地征用和拆迁的法律程序,属于行政管理范畴,与警察的职能不符。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严格征地拆迁管理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紧急通知》

四、强化监督管理,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严格征地拆迁管理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紧急通知》,各地要加强对征地拆迁项目的监督管理,确保征地程序合法、拆迁行为规范,补偿安置合理、政策执行到位。各地应组织开展全面排查清理工作,限期整改排查清理中发现的问题。对采取野蛮手段逼迫搬迁、违法强制拆迁的行为,要严格追究责任。对因暴力拆迁和征地造成人员伤亡或严重财产损失的,公安机关要加大办案力度,依法严厉惩处犯罪分子。对征地拆迁工作中存在的恶性事件、大规模群体性上访事件,以及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问题,要追究相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随意动用警力参与强制征地拆迁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党政领导的责任。

《2011年公安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意见》

7、加强执法监察

根据《2011年公安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意见》,公安机关要加强对执法权力运行的监督检查,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严禁警察参与非警务活动,特别是征地拆迁等行为。对于随意动用警力参与强制拆迁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于发生执法过错案件造成重大影响的,要追究责任。

遭遇非法强拆应采取的维权方式

当遭遇非法强拆时,可以依据现行法律,通过复议或诉讼的方式主张自身的权利。然而,在没有政府法律文件支持的情况下,直接提起复议和诉讼是困难的。原因有两点:第一,由于缺乏政府批准文件,执行强制拆除的人员身份无法确认,无法确定其是个人行为还是政府部门行为;第二,在复议或立案环节,由于缺乏相应的证据证明是某政府部门的非法强拆,往往会遭到立案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

针对非法拆迁,可以采取以下一般维权方式:

1、向当地公安机关提出保护请求

在面临非法侵害威胁时,可以书面向当地公安机关提出保护请求,并保留送达回执。

2、立即报警求助

在遭受侵害时,应立即报警求助,寻求警方的帮助和保护。

3、要求立案侦查

在被侵害之后,可以要求立案侦查,追究侵权人的刑事责任。

4、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在适当的时机,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主张政府的不作为。

5、通过诉讼推动解决纠纷

诉讼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通过诉讼的方式,推动纠纷的解决,争取合理的补偿。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政府违法征地应对措施及法律举报渠道

    政府违法征地的应对措施和法律举报渠道,包括被征收人向上级政府、公安机关或检察院举报的途径。同时,文章介绍了农村集体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补偿标准和其他附着物的补偿标准。对于违法征地行为,被征收人应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 常见的违法拆迁手段

    常见的违法拆迁手段,包括未批先用、越权批地、规避审批权以租代征、土地供用方式违法、擅自改变土地用途、非法圈地违规设立各类开发区和集体土地非法入市等行为。文章详细阐述了这些行为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揭示了违法拆迁给被征地农民带来的严重后果。

  • 房屋被强制拆除后的救济途径

    房屋被强制拆除后的救济途径,包括通过上诉来维护合法权益。政府有责任证明拆迁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如无法证明,则强拆行为违法。投诉人持有土地使用权证,其财产权受法律保护,可向法院起诉。如主持拆迁的领导无法说明拆迁的合法性及合理性,政府或上级部门应追究相关人

  • 拆迁诉讼律师的收费标准

    拆迁诉讼律师的收费标准以及行政诉讼、民事和刑事诉讼的提起条件。不同地区的律师收费差异大,需咨询专业律师事务所。提起行政诉讼的条件包括拆迁前置性程序违法、拆迁程序违法、政府部门违法行政处罚程序、报警公安机关不作为以及强制拆迁手段违法等。提起民事诉讼的条

  • 违法征地如何解决拆迁纠纷
  • 南阳拆迁纠纷哪里解决?
  • 警察能参与强拆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