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征地是国土资源违法行为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是指行为人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违法占用土地进行非农业建设的行为。违法征地行为可分为以下四种主要表现形式:
未经批准占用土地主要指单位或个人在未取得合法用地批准文件或未办理用地批准手续的情况下,违法占用土地进行建设。
采用欺骗手段骗取批准文件占用土地建设主要指单位或个人通过弄虚作假等手段,虽然取得了用地批准手续,但其批准手续的合法性存在问题,因此也属于违法征地。例如,某村民已拥有宅基地,却与村干部合谋伪造宅基地证明,以骗取批准新的宅基地。
少批多占主要指超过批准的用地面积被占用,其中超出批准面积的部分属于违法征地。
其他形式的违法征地包括: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且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利益应当受到重视。然而,过宽的征地补偿范围和过高的标准势必给国家和社会增加财政负担。
然而,一味地强调整个社会的利益而忽视失地农民合法权益的保障,也不符合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和法律公平、公正的精神。因此,我国应当扩大土地征用补偿的范围,将残余地分为损害补偿、经营损失补偿、租金损失补偿以及其他征地所致的必要费用等可确定、可量化的财产损失,纳入补偿的范围,以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使农村土地所有权价格中的土地资本及预期收益,在土地征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根据我国现行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征地补偿的范围仅限于土地本身、地上的青苗及附着物,以及农业人口和劳动力的安置。至于那些通常所受损失的补偿,如残余地分割的补偿、经营损失补偿、租金损失,以及其他征地所致的必要费用补偿(包括临时租房费用、律师或专家的代理费用)等具有客观价值且可证明的具体财产损失,均未列入补偿范围之中,导致农村土地所有权价格中缺乏足够的土地资本和土地资本的预期收益。
农村违法建筑的范围,包括农用地上的建筑物和农村建设用地上的房屋。未经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手续在农用地上建房属于违法行为。农村建设用地上的房屋属于违法建筑的情况包括非本村村民或非本村村办企业未经国家征地手续建设和本村村民或村办企业在不符合规划下建房。
中国土地管理法中关于农民状告政府违法征地的法律依据。包括国家依法征收土地的原则、耕地保护政策、征地审批权限、征地补偿标准、补偿安置方案的公告以及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公告和补偿费标准等。同时,文章还提到了广东省实施土地管理法的具体办法和标准。
违法行为的概念及其分类。违法行为包括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犯罪行为),以及按违反的法律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和违宪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是行政主体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民事违法行为是违反民事法律规定,损害他人民
非法征地的法律责任与追究。对于违法违规征地行为,相关责任人员需严肃追究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文章还详细阐述了擅自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以及买卖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处罚措施,包括罚款、恢复土地原状、行政处分和追究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