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在征地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任何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行为都属于违法行为。一旦被拆迁人的利益受损,经法院审理确认后,行政行为将被认定为违法,被侵权人有权获得赔偿。
根据《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25条的规定,征收土地方案经依法批准后,由被征收土地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同时,相关信息如批准征地机关、批准文号、征收土地的用途、范围、面积、征地补偿标准、农业人员安置办法和办理征地补偿的期限等,都必须在被征收土地所在地的乡(镇)、村进行公告。
征地公告包括征地方案和补偿安置方案的公告,这是保证被征地农民知情权的法定程序,也是防止征地及补偿工作暗箱操作的程序保障。如果不依法履行征地公告职责,实际上剥夺了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听证权和建议权,属于严重违法程序。被征地农民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行政机关依法履行征地公告职责。
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经批准的征收土地方案,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征地补偿和安置方案,并在被征收土地所在地的乡(镇)、村进行公告,听取被征收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意见。征地补偿和安置方案经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对补偿标准有争议的情况,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进行协调;协调不成的情况,由批准征收土地的机关作出决定。
涉及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建设用地,必须按照《土地管理法》规定的权限报省人民政府或国务院批准。建设用地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同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审批结果予以公告;属于国务院批准的情况,由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公告。
关于拆迁范围内房屋是否可以转让的问题。依据相关法规,被列入拆迁范围的房屋不得办理过户或登记变更手续。征收部门需对拆迁范围内的房屋权属、区位等进行调查登记,并向被征收人公布调查结果。在拆迁范围确定后,禁止在范围内进行新建、扩建等行为,以避免增加不当补偿
违法行为的概念及其分类。违法行为包括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犯罪行为),以及按违反的法律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和违宪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是行政主体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民事违法行为是违反民事法律规定,损害他人民
租赁土地代替征收是否合乎法律规定的问题。指出以租代征土地是违法的,违反了土地管理和物权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既侵犯了农民的合法权益,也不符合法律规定的租地协议和物权登记转让规定。同时,以租代征土地合同是无效的,不受法律保护,当事人可以提起诉讼要求确认合
签订土地征收补偿合同后,政府终止征收补偿合同的,属于违约行为,合同有约定的,按约定赔偿,没有约定的,按实际损失计算赔偿。(二)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的;第三十二条 国家赔偿以支付赔偿金为主要方式。能够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的,予以返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