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靖边县农民刘XX因县政府强征自家承包地,过去十余年来不断申辩上访,要求“合理补偿”。然而,在征地安置补偿过程中,靖边县政府从未与刘XX进行协商、告知和安置补偿置换工作,甚至在确定给予43万余元补偿款后也未告知刘XX。
2000年10月,靖边县市场建设服务中心与王家庙村4、5、6组签订《征用土地协议书》,并申请计划征回上述三组水浇地约90亩进行建设。2001年11月,陕西省和榆林市政府分别批复,同意将上述三小组集体耕地89.93亩征为国有,并同意将其中的72.29亩土地使用权,出让于靖边县市场建设中心进行综合贸易市场建设,余下的17.54亩留作城市规划道路用地。然而,靖边县政府在此过程中,并未对刘XX进行协商、告知和安置补偿置换工作。对此,刘XX提出异议,认为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数次去现场质询土地征收部门及开发商,并阻止施工,长达数年的纠纷由此产生。
定边县法院在2012年8月30日作出一审判决,认为靖边县政府在征地过程中,没有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没有依法对刘XX进行妥善安置,故其征地程序严重违法。靖边县政府在改变被征土地用途时,也未按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其行为违法。然而,法院并未支持刘XX要求返还土地并赔偿20万元的诉求,理由是该土地已被安置楼及道路实际占有,返还不符合实际,且返还会给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失。刘XX不服并上诉,榆林中院在2013年5月18日作出二审判决,维持了一审法院关于靖边县政府征地违法的判决内容,并撤销了一审法院驳回刘XX索赔的判决。
然而,榆林中院在判决书中未确认靖边县政府应如何赔付,理由是相关机关未曾就刘XX提出的补偿标准争议作出裁决。刘XX之子刘X成表示,他们与靖边县政府多次协调,均未能就补偿标准达成一致。刘X成希望置换同等面积的土地或按市场价格赔偿,但县政府一直只愿意赔偿43万。靖边县副县长王X表示,相关部门正在制定解决方案,并将上会讨论决定如何处理。
“以租代征”行为的法律分析。该行为通过租用农民集体土地进行非农业建设,规避法定的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扩大建设用地规模。文章指出这种行为严重违反土地法律法规,违背土地管理和国家长远利益。法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申请使用国有土地,涉及农用地
行政强制拆迁的合法性要件,强调其目的必须出于公共利益考虑。公益项目包括国防、公共交通等公共建设项目。拆迁人需遵守合同法规定,公平合理补偿产权人。商业性开发项目中,政府不应过多干预,不能使用行政强制手段实施拆迁。
遭遇非法征地时,公民可以通过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文中介绍了相关的法律途径和注意事项,包括不能对抽象的行政行为提出起诉,注意复议前置的情况,注意诉讼时效以及被告主体的问题。
中国土地管理法中关于农民状告政府违法征地的法律依据。包括国家依法征收土地的原则、耕地保护政策、征地审批权限、征地补偿标准、补偿安置方案的公告以及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公告和补偿费标准等。同时,文章还提到了广东省实施土地管理法的具体办法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