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征地拆迁 > 征地拆迁协议 > 拆迁协议 > 签拆迁协议需要具备哪些资格

签拆迁协议需要具备哪些资格

时间:2024-04-20 浏览:1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1033
签订拆迁补偿协议被拆迁人获得补偿的一种方式,签订拆迁补偿协议时,当事人要有相应的资格,具有合法资格的人签订的补偿协议才有效的,那么签拆迁协议需要具备什么资格?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签订拆迁安置补偿协议的资格要求

合同当事人的资格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签订合同的当事人应具备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在拆迁协议中,被拆迁人一方必须是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即年满18周岁且无精神病等影响正常思维能力的情况。此外,被拆迁人还必须是被拆迁房屋的合法所有人。如果签订协议的当事人非房屋所有权人且未经委托或授权,其签订的协议可能被视为无效。对于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当事人,必须依法登记注册才能具备签订协议的资格。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拆迁人必须依法取得拆迁许可证,否则将无资格成为拆迁人,其签订的拆迁安置补偿协议也将无效。此外,如果协议违反国家总体建设规划等情况,该协议也可能被视为无效。因此,在签订拆迁协议前,必须确认协议双方当事人是否具备合格主体资格。只有当双方具备合格主体资格时,各方的权利得以保障,义务得以履行。若双方不具备合格主体资格,可能会导致无法预料的纠纷,使双方承担不必要的风险。

拆迁补偿协议的主要条款要求

对于第一次经历拆迁的被拆迁人来说,他们常常缺乏对合同细节的经验,导致签订的合同内容不明确,从而在后续履行过程中出现问题。在拆迁协议中,以下是必须明确约定的重要内容:1. 补偿款的总金额和各项补偿内容的具体明细。如果存在厂房出租等情况,各项补偿内容的明细尤为重要,因为这将决定双方将如何分割拆迁补偿款。2. 补偿款的支付时间和支付方式。3. 安置房和安置土地的面积、具体位置和土地性质。地理位置决定土地的区位价值,土地性质(住宅、工业或商业)直接影响土地的价值。如果在合同中未明确约定,可能会引发纠纷。4. 如果签订补充协议,补偿协议上的内容必须合法,并且不与主合同条款冲突。如果对主合同进行重大改动,必须明确约定以补偿协议为准。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五条的规定,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应根据该条例的规定,就补偿方式、补偿金额和支付期限、用于产权调换房屋的地点和面积、搬迁费、临时安置费或周转用房、停产停业损失、搬迁期限、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等事项,订立补偿协议。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补偿协议约定的义务,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提起诉讼。

审查合同主体的合法性

在签订拆迁协议时,必须确保与我们签订协议的是具备法人资格的拆迁人,否则合同可能因为主体不明确或主体无法承担法律责任而无法履行。例如,拆迁指挥部、拆迁办公室等机构并不具备法人资格,一旦拆迁结束就会撤销,难以追究履行责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被征收人应保留补偿协议原件

    被征收人在签订补偿协议后应保留一份补偿协议原件的重要性。保留原件能保护自身权益,避免征收方可能的篡改和侵害。此外,若后期发生诉讼,原件可作为有效证据。文章还提及了相关的法律规定。

  • 拆迁协议订立后可确认无效的情形

    拆迁协议可以被确认为无效的情形。这些情况包括:拆迁人未办理相关手续、拆迁人与非被拆迁人签订协议、被拆迁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代理人超越权限或无代理权签订协议、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协议、以及通过欺诈、胁迫等手段签订的协议。此外,如果拆

  • 如何审查房屋拆迁补偿协议

    如何审查房屋拆迁补偿协议。在签订协议时,需要明确违约责任和合同履行程序,并注意避免先行拆迁设备和厂房而后变更项目规划导致损失的情况。审查合同应注意是否存在不利因素和不公平条款,特别是付款条件。此外,办理房屋拆迁协议公证时,需注意房屋产权人已死亡的情况

  • 模拟拆迁的协议要注意的法律问题

    模拟拆迁中的法律问题。在模拟拆迁过程中存在透明度和拆迁主体的问题,部分居民可能在不了解情况下被迫签署协议。拆迁补偿协议也存在多种无效情形,如拆迁人不具备权利能力、被拆迁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等。在协商拆迁安置补偿事宜时,应遵守国家法

  • 法律规定房屋拆迁期限
  • 拿着拆迁协议能办房产证吗
  • 拆迁协议签了多久钱到账
征地拆迁协议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