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拆迁补偿方式,货币补偿金额及其支付期限;
(2)安置用房面积、标准和地点;
(3)产权调换房屋的差价支付方式和期限;
(4)搬迁期限、搬迁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
(5)搬迁补助费和临时安置补助费或停产停业损失费发放标准和支付方式;
(6)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的方式;
(7)当事人约定的其他条款。
至于每一个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具体包括哪些内容,还应视拆迁补偿方式不同而不同。对于实行货币补偿的,协议中应主要载明补偿金额、搬迁期限;对于实行产权调换的,协议主要载明安置用房的结构、面积和地点、搬迁期限、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
(一)、依据我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合同法》、《民法通则》等相关规定,判断如下:
1、被拆迁人作为拆迁房屋的合法产权人,有权利与拆迁组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
2、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签订以后,没有法定的可撤销或者无效的情形,不得随意反悔。《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25条规定,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就补偿方式、补偿金额和支付期限、用于产权调换房屋的地点和面积、搬迁费、临时安置费或者周转用房、停产停业损失、搬迁期限、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等事项,订立补偿协议。
房屋拆迁过程中,拆迁人和被拆迁人之间签订的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法律性质上属于民事合同范畴,应遵循《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若没有法定的可撤销和无效事由,则属于有效合同,双方应按照协议的约定履行,不得随意反悔。
(二)、根据《民法通则》第59条、《合同法》第54条规定,具有下列情形的拆迁补偿协议可以撤销或者变更:
1、重大误解:因为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2、显失公平:如果拆迁当事人在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时显失公平,拆迁当事人的任何一方都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签订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要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被征收人在签订补偿协议后应保留一份补偿协议原件的重要性。保留原件能保护自身权益,避免征收方可能的篡改和侵害。此外,若后期发生诉讼,原件可作为有效证据。文章还提及了相关的法律规定。
拆迁协议可以被确认为无效的情形。这些情况包括:拆迁人未办理相关手续、拆迁人与非被拆迁人签订协议、被拆迁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代理人超越权限或无代理权签订协议、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协议、以及通过欺诈、胁迫等手段签订的协议。此外,如果拆
租客在房屋拆迁中的权益保护问题。包括搬迁义务和补偿、房东的责任和补偿、房东的告知义务和违法出租,以及租客应采取的维权措施。租客应保留相关证据以便协商补偿,房东应对承租人的损失进行补偿,并告知房屋可能被拆迁的信息。租客可通过解除租赁协议、重新订立租赁合
模拟拆迁中的法律问题。在模拟拆迁过程中存在透明度和拆迁主体的问题,部分居民可能在不了解情况下被迫签署协议。拆迁补偿协议也存在多种无效情形,如拆迁人不具备权利能力、被拆迁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等。在协商拆迁安置补偿事宜时,应遵守国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