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巩固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维护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一节 发包方和承包方的权利和义务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发包;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内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发包。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发包的,不得改变村内各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所有权。
发包方享有发包本集体所有的或者国家所有依法由本集体使用的农村土地的权利,并有权监督承包方依照承包合同约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发包方应当维护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得非法变更、解除承包合同,并依照承包合同约定为承包方提供生产、技术、信息等服务。同时,发包方应当执行县、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组织本集体经济组织内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承包方享有承包地使用、收益的权利,有权自主组织生产经营和处置产品。承包方还可以依法互换、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并享有土地被依法征收、征用、占用时获得相应补偿的权利。
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可以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在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权优先承包。
发包方如果将农村土地发包给非集体经济组织的单位或个人承包,需要经过以下程序:
发包方需要获得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
发包方需要向乡(镇)人民政府申请批准。
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农村土地,如果依法登记取得权属证书,可以依法采取以下方式流转土地经营权:
如果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土地经营权的承包人死亡,在承包期内,其继承人可以继续承包,并按照继承法的规定继承承包收益。
当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发生纠纷时,当事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解决:
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纠纷。
当事人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等调解解决纠纷。
当事人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当事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任何组织和个人侵害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经营权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如果发包方有以下行为之一,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承包合同中违背承包方意愿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有关不得收回、调整承包地等强制性规定的约定无效。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依法承担违约责任。
任何组织和个人强迫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转让或土地经营权流转的,该互换、转让或流转无效。
任何组织和个人擅自截留、扣缴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转让或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收益,应当退还。
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征收、征用、占用土地或贪污、挪用土地征收、征用补偿费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等责任。
承包方、土地经营权人违法将承包地用于非农建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如果承包方给承包地造成永久性损害,发包方有权制止,并有权要求赔偿由此造成的损失。
土地经营权人擅自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弃耕抛荒连续两年以上、给土地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破坏土地生态环境,如果承包方在合理期限内不解除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发包方有权要求终止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土地经营权人对土地和土地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应当予以赔偿。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如果利用职权干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变更、解除承包经营合同,干涉承包经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强迫、阻碍承包经营当事人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转让或土地经营权流转等侵害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经营权的行为,给承包经营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等责任。情节严重的,由上级机关或所在单位给予直接责任人员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在本法实施前已经按照国家有关农村土地承包的规定承包的土地,包括承包期限长于本法规定的,本法实施后继续有效,不得重新承包土地。如果未向承包方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林权证等证书,应当补发证书。
在本法实施前已经预留机动地的,机动地面积不得超过本集体经济组织耕地总面积的百分之五。不足百分之五的,不得再增加机动地。如果本法实施前未留机动地,本法实施后不得再留机动地。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根据本法,结合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办法。
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的原则、程序等,由法律、法规规定。
本法自2003年3月1日起施行。
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法律处罚措施。对于个人挪用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行为,责任人将会受到行政处分甚至被开除处分。包括强制集资、擅自降低补偿标准等行为都将受到严厉处罚。同时,《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也规定了违反国家投资建设项目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将受到的法律
农村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的法律程序,包括国土局的报批手续、市县级人民政府的补偿安置方案、省级人民政府或国务院的土地审批手续、建设局的规划审批手续、发改委的项目立项以及环保局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出具等。同时,文章还提到了信息公开申请的调取困难以及拆迁过程
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中的补偿问题。承包方有权请求发包方给付征收承包地的补偿费,包括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同时,对于流转承包地的补偿问题也进行了说明。文章还强调了按照法律规定处理农村集体土地征用案件的重要性,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并处理好征地补偿
个人如何承包林地的过程。首先,需要产生承包工作小组并由村民会议选举产生。接着,拟定并公布承包方案,需咨询专业人士避免法律漏洞。方案需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然后公开组织实施。最后,发包方与承包方签订承包合同,若承包方为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需经过特别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