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征地可以分为三种形式,包括土地补偿、安置补偿和地上物补偿。其中,土地补偿归属于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安置补偿则是针对失去土地的农民进行的,而地上物补偿则归属于地上物所有人。
国家建设征用土地的补偿标准,可根据《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规定执行。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征收土地时应根据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
征收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
1、土地补偿费: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至十倍。
2、安置补助费: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根据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计算。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按照被征收的耕地数量除以征地前被征收单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数量计算。每一个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四至六倍。然而,每公顷被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最高不得超过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十五倍。
征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征收耕地的标准进行规定。
被征收土地上的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规定。
征收城市郊区的菜地时,用地单位应按照国家规定缴纳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
如果依照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支付规定,无法使需要安置的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补助费。
国务院可以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特殊情况下提高征收耕地的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标准。
征用方和被征用人可以协商确定补偿额,并签订补偿协议。补偿款一般由征用方支付给村委会,由村委会负责向被征用人发放安置补偿和地上物补偿。村委会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补偿款,如有截留行为可向乡、县政府举报投诉,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广东省征地补偿保护标准,按四类、五类、六类区片区范围分别给出了详细的补偿标准,包括耕地、园地、林地、养殖水面和未利用地的补偿费用。同时明确了补偿标准仅包含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青苗及地上附着物补偿费用另按地方政府规定执行。该标准旨在保护被征收农民的
征地拆迁中涉及的主要主体及其职责。包括拆迁人、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拆迁实施单位、拆迁评估机构、房屋拆除单位和拆迁管理部门等。同时,文章介绍了我国法律对征地拆迁主体的相关规定,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征收与补偿等方面的内容。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
中国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定部门、承包期限、承包合同的订立与权利义务以及取得方式。土地承包经营权由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同用途的土地承包期限不同。承包方需按约定用途合理利用土地并承担保护义务。土地承包经营权可通过创设取得和移转取得两种方式获
农村承包经营合同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发包阶段、签订阶段和履行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文章也介绍了农用土地的用途管理制度,强调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并提出建立健全土地产权登记制度以及国家采取必要的法定形式实行土地用途管理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