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征地可以分为三种形式,包括土地补偿、安置补偿和地上物补偿。其中,土地补偿归属于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安置补偿则是针对失去土地的农民进行的,而地上物补偿则归属于地上物所有人。
国家建设征用土地的补偿标准,可根据《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规定执行。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征收土地时应根据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
征收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
1、土地补偿费: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至十倍。
2、安置补助费: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根据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计算。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按照被征收的耕地数量除以征地前被征收单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数量计算。每一个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四至六倍。然而,每公顷被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最高不得超过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十五倍。
征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征收耕地的标准进行规定。
被征收土地上的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规定。
征收城市郊区的菜地时,用地单位应按照国家规定缴纳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
如果依照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支付规定,无法使需要安置的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补助费。
国务院可以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特殊情况下提高征收耕地的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标准。
征用方和被征用人可以协商确定补偿额,并签订补偿协议。补偿款一般由征用方支付给村委会,由村委会负责向被征用人发放安置补偿和地上物补偿。村委会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补偿款,如有截留行为可向乡、县政府举报投诉,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征地补偿费用项目,包括土地补偿费、青苗补偿费、附着物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补偿标准由市、县政府规定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包括土地被征用前平均年产值的确定以及补偿费不足时的增加。征地补偿具体细则包括征收不同地类的补偿标准。
机动地的定义、作用以及管理问题。机动地是土地承包过程中为解决人地矛盾和减少承包地调整次数而保留的土地形式,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或招标承包经营。但机动地管理存在混乱,存在的问题包括机动地预留面积过大、发包不公平等。根本原因是人们对机动地的本质作用缺乏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定义、主体、法律保护、特征以及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公民或集体对集体所有或国家所有的土地进行承包经营的权利,受法律的保护。其特征在于其客体是特定的土地或自然资源,承包期限由合同约定,且其性质是一种与债权不同的新型物权。
关于办理土地使用证的法律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国有土地的使用权确认需要经过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的登记造册和核发证书。同时,林地、草原的所有权或使用权以及水面、滩涂的养殖使用权也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土地权属和用途的改变需要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