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公安部划分各有关业务部门案件管辖分工的原则,办案权应与事权相一致。这意味着各有关业务部门管辖的刑事案件应与其职责权限和管理职能相一致。
各有关业务部门对自己管辖的刑事案件要按照侦审体制改革的要求,从立案、侦查、采取强制措施直至侦查终结、移送审查起诉,中间一般不再移送其他侦查部门。这样可以避免交叉扯皮、互相推诿,并加强协作和配合。
确定案件管辖分工时,需要综合考虑案件管辖的历史情况、机构设置以及各部门办案力量等实际情况,以合理配置警力。
为避免案件管辖过于分散,确定管辖刑事案件的部门主要是国内安全保卫、经济犯罪侦查、刑事侦查和禁毒部门。治安、边防、消防和交通管理部门管辖与其行政管理职责相关的部分刑事案件。出入境管理、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行动技术、信息通信部门虽然不承担案件管辖任务,但对职能管理中发现的犯罪线索要及时移送有关的侦查部门立案侦查,并积极协助、配合侦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以充分发挥公安机关各业务部门的职能作用,增强在打击犯罪方面的整体作战能力。
根据《刑法》第120条规定,刑事侦查部门和国内安全保卫部门共同管辖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案。具体案件的立案应根据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以及及时侦破案件为原则,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确定管辖部门。刑事侦查部门和国内安全保卫部门应加强衔接和配合。
根据《刑法》第300条规定,利用迷信的犯罪案件由治安管理部门管辖,其他案件由国内安全保卫部门管辖。
根据《刑法》第125条第1款规定,刑事侦查部门管辖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案。治安管理部门在治安管理过程中发现的这类案件,也可以立案侦查。
根据《刑法》规定,治安管理部门管辖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案。对于特别重大案件或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案件,在侦查过程中需要经济侦查、刑事侦查部门配合的,经济侦查、刑事侦查部门应当主动、积极配合。
根据《刑法》规定,边防管理部门管辖铁道、交通、民航、林业公安机关的案件。边境管理区和沿海地区以外发生的上述刑事案件由刑事侦查部门管辖。边防管理部门在边境管理区和沿海地区查获的走私、贩卖、运输毒品案和走私制毒物品案,由边防管理部门管辖。对其中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具有涉外因素的毒品犯罪案件,需要禁毒部门协助侦查的,禁毒部门应当主动、积极配合或移交禁毒部门处理。
各侦查部门在办案过程中发现《刑法》第280条中规定的伪造、变造公文、证件、印章的犯罪,往往与其他犯罪相关联,应当一并立案侦查,不再移交。
根据《刑法》第305条、第306条、第307条、第308条规定,妨害司法活动的案件由刑事侦查部门管辖。各侦查部门在办理其他案件过程中发现此类犯罪的,应当一并立案侦查,不再移交。
在看守所、拘役所服刑的罪犯又犯新罪的案件,由看守所、拘役所立案侦查。重大、复杂的案件由刑事侦查部门立案侦查。
铁道、交通、民航、林业公安机关的案件管辖分工仍按现行规定执行。海关走私犯罪侦查局的案件管辖范围,按有关规定执行。
刑事诉讼的法律程序,包括概述、侦查、立案、自诉案件、各级法院的管辖及案件管辖权的指定和移送等方面。文章指出刑事案件的侦查由公安机关进行,对于特定类型的犯罪案件,人民检察院也会立案侦查。自诉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各级法院根据案件性质、可能判处的刑罚等
公安机关在确定刑事案件管辖权时的具体方法和规定。在确定羁押地点时,需考虑案件归属的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以及重大刑事案件由谁提起公诉和审理。刑事案件的管辖分工除特定案件外由公安机关管辖,并详细说明了管辖确定方法,包括县级及以上公安机关的侦查职责分工以及
刑法的实施原则、管辖范围、回避制度、辩护与代理等总则内容。刑法旨在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维护社会秩序。管辖方面,刑事案件由公安机关侦查,特定犯罪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需自行回避的情形有四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委托辩护人,辩
刑事案件在侦查阶段律师代理权限的规定。律师在接受犯罪嫌疑人或其亲属的委托后,可以与侦查机关联系并了解罪名,提出会见犯罪嫌疑人的要求。律师可以会见犯罪嫌疑人并提供法律咨询,申请取保候审,代理申诉和控告,对侦查人员的违法行为或管辖不当向有关部门提出控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