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对于不在中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做出了明确规定。身份关系包括婚姻关系、亲子关系、收养关系等,这些诉讼属于人身权益问题。
如果被告在国外居住,原告可以向自己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样的规定是为了保护原告的权益。
如果双方当事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应由被告所在地的法院管辖。但是,如果被告下落不明或已被宣告失踪,就无法确定其所在地。为了保护原告的权益,法律规定由原告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被劳动教养的人在被劳动教养期间居住在劳动教养地,这个地方既不是被告所在地,也不是被告的经常居住地,因此该地法院对涉及被告身份关系的诉讼无管辖权。为了方便应诉并保护原告的权益,法律规定由原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在双方当事人都是被劳动教养人的情况下,一般由被告原住所地的法院管辖;如果被告被劳动教养一年以上,则由被劳动教养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被监禁的人在监禁期间丧失了自由,在其住所地无权起诉。因此,法律规定由原告所在地的法院管辖。在双方当事人都被监禁的情况下,由被告原住所地的法院管辖;如果被告被监禁一年以上,则由被告被监禁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在实际生活中,还会遇到其他特殊情况,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司法解释对这些情况作出了补充规定:
1. 追索赡养费案件的几个被告住所地不在同一辖区的,可以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2. 不服指定监护或变更监护关系的案件,由被监护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3. 双方当事人都被监禁或被劳动教养的,由被告原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被监禁或被劳动教养一年以上的,由被告被监禁地或被劳动教养地人民法院管辖。
4. 非军人对军人提出的离婚诉讼,如果军人一方为非文职人员,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离婚诉讼双方都是军人的,由被告住所地或被告所在的团级以上单位驻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5. 夫妻一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另一方起诉离婚的案件,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夫妻双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一方起诉离婚的案件,由被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没有经常居住地的,由原告起诉时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6. 在国内结婚并定居国外的华侨,如果离婚诉讼须由婚姻缔结地法院管辖,但该法院不予受理,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的,由婚姻缔结地或一方在国内的最后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7. 在国外结婚并定居国外的华侨,如果离婚诉讼须由国籍所属国法院管辖,但该法院不予受理,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的,由一方原住所地或在国内的最后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8. 中国公民一方居住在国外,一方居住在国内,不论哪一方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国内一方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权管辖。如果国外一方在居住国法院起诉,国内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受诉人民法院有权管辖。
9. 中国公民双方在国外但未定居,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的,应由当事人一方原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在调解、案件管辖、地域管辖、管辖权转移、审判组织人数、回避申请以及公开审理等方面的不同之处。民事诉讼中注重调解,而刑事诉讼则有一定的限制;在案件管辖方面,两者也存在较大差异;在地域管辖上,民事诉讼以被告所在地为主,刑事诉讼则以犯罪地
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的地域管辖原则及例外规定。民事诉讼中一般遵循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但有特殊情况;刑事诉讼以犯罪地法院管辖为主要原则,也有辅助规定;行政诉讼中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法院管辖,但也存在特殊地域管辖的情况。
行政诉讼的地域管辖标准,包括一般地域管辖和特殊地域管辖。一般地域管辖以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为基准确定管辖法院。特殊地域管辖则包括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由被告所在地或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辖,以及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
行政诉讼中的共同地域管辖情况。包括经过复议的案件、对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行政诉讼案件以及不动产涉及到两个以上人民法院管辖的情况。同时,文章还涉及各级法院的管辖范围和行政案件的管辖原则。在多个法院有管辖权时,原告有权选择其中一个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