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外执行是一种刑罚执行办法,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拘役的罪犯,由于特殊原因不适宜收监执行。根据法律规定,这些罪犯将在居住地社区矫正机构进行监外执行。然而,对于被判处死刑或死缓未减刑的罪犯,则必须收监执行。如果在执行过程中发现了上述情况,执行机关应提出书面意见,并报请主管司法机关审查批准。在监外执行期间,罪犯的刑期将继续计算。一旦监外执行的原因消失(例如病愈或哺乳期满),如果刑期尚未满,罪犯仍需收监执行;如果刑期已满,则应及时释放。
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的罪犯,以下情形之一满足时,可以暂予监外执行:
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罪犯
怀孕或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生活不能自理,但暂予监外执行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的罪犯
对于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如果满足以上第二项规定情形,可以暂予监外执行。对于可能对社会造成危险或自伤自残的罪犯,不得保外就医。对于确实有严重疾病必须保外就医的罪犯,必须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进行诊断并开具证明文件。
在交付执行前,暂予监外执行由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决定。在交付执行后,暂予监外执行由监狱或看守所提出书面意见,报省级以上监狱管理机关或设区的市一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如果在监外执行期间,罪犯涉嫌犯罪,公安机关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立案或不立案,人民检察院应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处理。
目前,有关暂予监外执行的规定主要包含在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公安部和司法部等发布的文件中。由于立法规定的不完善以及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导致监外执行在实践中存在无法解决的问题,亟需引起高度重视。以下是工作中遇到的两个实际问题:
脱管罪犯上网追逃问题
人民法院在判决时同时作出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续保问题
保释与保外执行的概念和法律规定。保释包括取保候审和保外就医、暂予监外执行,前者发生在判刑前,后者发生在判刑后。法律规定,符合一定条件的罪犯如患严重疾病、怀孕或哺乳等,可以被暂予监外执行。对于可能危害社会的罪犯,不得保外就医。确需保外就医的罪犯需经省级
新刑法对于监外执行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暂予监外执行,如患有严重疾病、怀孕或哺乳婴儿、生活不能自理但不会危害社会等。无期徒刑罪犯在符合特定情况下也可暂予监外执行。监外执行的决定由法院做出并需报相关机关批准,确保罪犯的保外
我国法律中关于怀孕妇女在刑事判决中的特殊规定。根据刑事诉讼法和刑法,怀孕或正在哺乳的妇女在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时,可以暂予监外执行,不被判处死刑。但暂予监外执行需符合一定条件,且对于具有社会危险性的罪犯不适用。
暂予监外执行的定义、程序及相关内容。暂予监外执行是一种由于特殊原因,改变刑罚执行时间或地点的变更程序。其程序涉及法院、公安机关、检察院等多个部门,包括决定、执行、监督等环节。暂予监外执行涉及病情鉴定、文书制作、审批等环节,需严谨细致,建议委托专业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