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65条的规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疾病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对于可能对社会造成危险或自伤自残的罪犯,不得保外就医。如果罪犯确实患有严重疾病,必须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出具证明文件,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批。如果发现被保外就医的罪犯不符合条件或严重违反保外就医规定,应及时收监执行。
对于怀孕或正在哺乳婴儿的罪犯,可以适用暂予监外执行。哺乳期限按婴儿出生后1年计算。
如果罪犯无法自理生活,并且暂予监外执行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可以适用该制度。
暂予监外执行制度是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拘投刑的罪犯而设立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根据法定情形,决定暂不收监或收监后改为暂时监外服刑,由公安机关执行并由基层组织或罪犯原所在单位协助进行监督。该制度的设立体现了中国刑事政策中惩罚与改造相结合和人道主义的精神,有利于对罪犯进行教育、感化和挽救。因此,暂予监外执行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刑罚执行制度。
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应当被收监:
罪犯通过欺骗手段骗取保外就医的。
罪犯以自伤、自残等手段故意拖延保外就医时间的。
罪犯在办理保外就医后并未按时就医的。
罪犯违反公安机关监督规定,并经教育后仍不改正的。
罪犯经治疗后疾病已痊愈或病情基本好转的。
在暂予监外执行期间,如果罪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安部有关监督管理规定,公安机关将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如果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保释与保外执行的概念和法律规定。保释包括取保候审和保外就医、暂予监外执行,前者发生在判刑前,后者发生在判刑后。法律规定,符合一定条件的罪犯如患严重疾病、怀孕或哺乳等,可以被暂予监外执行。对于可能危害社会的罪犯,不得保外就医。确需保外就医的罪犯需经省级
新刑事诉讼法下监视居住的法律要求。监视居住是一种为保证侦查、起诉工作进行的强制措施,由人民检察院责令犯罪嫌疑人不得离开指定区域并对其活动进行监视。适用情形包括患有严重疾病、怀孕或哺乳婴儿等特定情况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以及案件特殊需要或羁押期满而案件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关于监视居住与刑期折抵的规定。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每天监视居住可折抵刑期;被判处拘役或有期徒刑的,每两天监视居住可折抵一天。被监视居住者需遵守多项规定,如未经批准不得离开住处、不得与他人通信等。违规情节严重者可被逮捕或
中国法律关于犯罪分子患有心脏病是否免除刑事处罚的规定。即使犯罪分子患有心脏病,也不会免除刑事处罚。但对于病情严重的情况,可以申请监外执行。法律规定了一些情形下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或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但患有心脏病的犯罪分子必须符合一定条件才能享受这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