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强制措施 > 监视居住 > 对哪些人可以采取监视居住

对哪些人可以采取监视居住

时间:2023-10-12 浏览:1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17947
在我国,有监护居住的相关规定,监视居住也属于一种强制措施,对于符合条件的人可采取监视居住。那么对哪些人可以采取监视居住,关于采取监视居住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呢?下面,为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关于采取监视居住的法律知识,供大家学习参考。

监视居住的定义和基本条件

监视居住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为确保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依法通过约束违法嫌疑人的活动区域和居处,并监视其举动而避免其躲避侦办、申述和审判的一种强制措施。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则》第94条的规定,具备以下情形之一的违法嫌疑人可以适用监视居住:

一、可能判处控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

监视居住主要适用于违法情节较轻的违法嫌疑人,包括可能判处刑法规定的控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的情况。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惩罚,但不会产生社会风险

监视居住也适用于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惩罚,但不会产生社会风险的情况。

其他适用监视居住的情形

三、违法嫌疑人患有严重疾病或为怀孕、哺乳未满1周岁婴儿的妇女

如果违法嫌疑人患有严重疾病或为怀孕、哺乳未满1周岁婴儿的妇女,可以适用监视居住。这样的规定有利于违法嫌疑人治疗疾病或保障胎儿、婴儿的健康成长。但对于具有较大社会风险的违法嫌疑人,即使符合这项规定,也可以选择不适用监视居住而采取拘捕措施。

四、侦办期限内无法充分收集证据,但涉嫌罪行严重

如果公安机关在侦办期限内无法充分收集涉嫌罪行严重的违法嫌疑人的证据,并且拘捕的依据尚不充分,但又担心释放违法嫌疑人会产生社会风险,可以将其强制措施变更为监视居住。这样既能满足办案的需要,又不违背法律对拘留期限的规定。

五、人民检察院不批准拘捕

如果公安机关通过侦办认为有证据证明违法嫌疑人犯罪,可能判处徒刑以上惩罚,并提请拘捕,但人民检察院作出不批准拘捕的决议,可以将违法嫌疑人的强制措施变更为监视居住,并继续开展侦办活动。如果人民检察院未要求补充侦办,但公安机关认为不批准拘捕的决议有错误,需要提请复议或复核的,也可以将其强制措施变更为监视居住。

六、侦办期限内无法结案,仍需继续侦办

对于在侦办期限内无法结案,仍需继续侦办的违法嫌疑人,可以将其强制措施变更为监视居住。在实际办案中,由于一些案件涉及范围广,取证困难,并且公安机关的设备落后,导致在侦办期限内无法结案。对于这些期限届满的违法嫌疑人,由于其违法嫌疑尚未排除,仍然具有较大的社会风险,因此可以将其强制措施变更为监视居住,继续开展侦办工作。

七、人民检察院不申述

如果公安机关侦办结束,将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申述,但人民检察院作出不申述的决议,而公安机关认为该决议有错误时,可以将违法嫌疑人的强制措施变更为监视居住,并同时向人民检察院要求复议或复核。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监视居住的法律要求

    新刑事诉讼法下监视居住的法律要求。监视居住是一种为保证侦查、起诉工作进行的强制措施,由人民检察院责令犯罪嫌疑人不得离开指定区域并对其活动进行监视。适用情形包括患有严重疾病、怀孕或哺乳婴儿等特定情况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以及案件特殊需要或羁押期满而案件

  • 逮捕后超期羁押的处理方式

    逮捕后超期羁押的处理方式。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被超期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相关人员有权要求解除强制措施,司法机关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释放、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或依法变更强制措施。

  • 有前科的能不能判监视居住

    监视居住的相关问题。监视居住是一种强制措施,目的是保证侦查、起诉工作的顺利进行。适用情形包括患有严重疾病的人、怀孕或哺乳妇女等。对于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无法提供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的犯罪嫌疑人,也可以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监视居住由公安机关执行,并由相关机关

  • 刑事拘留期间亲属探访的法律规定

    中国刑事拘留期间亲属探访的法律规定。被刑事拘留的嫌疑人的亲属一般不能探视,但可以通过委托律师进行会见。律师会见需持有相关证件,且遵循特定规定。对于特定类型的犯罪案件,律师会见需经侦查机关许可。律师有权了解案件情况并提供法律咨询。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

  • 监视居住期间的刑事拘留规定
  • 暂予监外执行的疾病范围
  • 监视居住条件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