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赔偿法监视居住错误的赔偿标准
时间:2024-05-30 浏览:2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监视居住属于强制措施,被监视居住等于是犯罪嫌疑人,相关机关的工作人员怕你跑了才会对你监视。很多人觉得自己没有犯事却被监视居住很不公平,事实上也是它们弄错了,于是就会提出赔偿。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介绍国家赔偿法监视居住错误的赔偿标准。
错误监视居住的国家赔偿范围界定
国家赔偿法对损害赔偿的限定
根据我国现行《国家赔偿法》,损害赔偿仅限于对人身权和财产权造成的直接损害。监视居住通常不会直接损害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人身和财产权益。然而,被监视居住的人的声誉会受到影响,社会评价和信誉也会下降。换句话说,监视居住主要造成的是精神方面的损害,例如精神痛苦和精神利益的丧失或减损。
错误监视居住导致的精神损害
错误的监视居住会导致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情绪、感情和思绪等精神活动的障碍,使其产生忧虑、愤怒、恐惧、焦虑、沮丧、失望、悲伤、抑郁、绝望和缺乏生趣等不良情感,从而造成精神痛苦。《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五条承认了精神损害赔偿的合法性。如果错误的监视居住给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造成精神损害,他们有权要求司法机关在侵权行为影响的范围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并要求赔礼道歉。如果造成严重后果,错误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还可以要求支付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对于因错误监视居住造成了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人身权和财产权损害的情况,他们有权根据国家赔偿法的相关规定提起赔偿请求。
对于间接损失的赔偿问题
对于因错误监视居住而导致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间接损失,筆者认为,按照损失赔偿的原则充分体现了民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理念。损失赔偿意味着损失多少就赔偿多少。这种损失与赔偿在数额上的一致性是民法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反映了等价交换和公平内在的需求。换言之,如果原本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因侵权行为而失衡,司法机关应该努力恢复原本当事人之间的平衡状态。因此,错误监视居住导致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间接损失应该排除在国家赔偿范围之外。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监视居住的法律要求
新刑事诉讼法下监视居住的法律要求。监视居住是一种为保证侦查、起诉工作进行的强制措施,由人民检察院责令犯罪嫌疑人不得离开指定区域并对其活动进行监视。适用情形包括患有严重疾病、怀孕或哺乳婴儿等特定情况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以及案件特殊需要或羁押期满而案件
-
暂予监外执行的法律概念
暂予监外执行的法律概念,该制度允许被判有期徒刑的罪犯在满足一定条件下暂不收监或改为监外服刑。适用于患有严重疾病、怀孕或哺乳的妇女以及生活不能自理的罪犯。执行过程中,由居住地司法局执行,严格管理监督罪犯。不符合条件或违规的罪犯需及时收监。该制度体现了中
-
江苏省泰州市的国家赔偿项目
江苏省泰州市的国家赔偿项目,包括侵犯人身自由、生命健康权和财产权利的赔偿。具体赔偿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涉及人身自由、生命健康权的赔偿,包括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每日的赔偿金的计算等。财产权利的赔偿涉及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多个方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溯及力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溯及力问题,包括赔偿范围、方式和计算标准,以及国家赔偿的方式。该法自19月1日起施行,对于之前发生的侵权行为,依据既有规定处理。司法实践以最高人民法院的批复为依据,对于冤错案件,该法不具备赔偿效力。赔偿包括侵犯公民生命健
-
监视居住与刑期折抵
-
有前科的能不能判监视居住
-
监视居住的执行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