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赔偿法监视居住错误的赔偿标准
时间:2024-05-30 浏览:1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监视居住属于强制措施,被监视居住等于是犯罪嫌疑人,相关机关的工作人员怕你跑了才会对你监视。很多人觉得自己没有犯事却被监视居住很不公平,事实上也是它们弄错了,于是就会提出赔偿。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介绍国家赔偿法监视居住错误的赔偿标准。
错误监视居住的国家赔偿范围界定
国家赔偿法对损害赔偿的限定
根据我国现行《国家赔偿法》,损害赔偿仅限于对人身权和财产权造成的直接损害。监视居住通常不会直接损害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人身和财产权益。然而,被监视居住的人的声誉会受到影响,社会评价和信誉也会下降。换句话说,监视居住主要造成的是精神方面的损害,例如精神痛苦和精神利益的丧失或减损。
错误监视居住导致的精神损害
错误的监视居住会导致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情绪、感情和思绪等精神活动的障碍,使其产生忧虑、愤怒、恐惧、焦虑、沮丧、失望、悲伤、抑郁、绝望和缺乏生趣等不良情感,从而造成精神痛苦。《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五条承认了精神损害赔偿的合法性。如果错误的监视居住给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造成精神损害,他们有权要求司法机关在侵权行为影响的范围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并要求赔礼道歉。如果造成严重后果,错误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还可以要求支付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对于因错误监视居住造成了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人身权和财产权损害的情况,他们有权根据国家赔偿法的相关规定提起赔偿请求。
对于间接损失的赔偿问题
对于因错误监视居住而导致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间接损失,筆者认为,按照损失赔偿的原则充分体现了民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理念。损失赔偿意味着损失多少就赔偿多少。这种损失与赔偿在数额上的一致性是民法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反映了等价交换和公平内在的需求。换言之,如果原本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因侵权行为而失衡,司法机关应该努力恢复原本当事人之间的平衡状态。因此,错误监视居住导致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间接损失应该排除在国家赔偿范围之外。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监视居住作为拘捕的前置措施的法律问题
监视居住作为拘捕前置措施的法律问题。在实践中,一些侦查机关将监视居住作为临时性措施,用于在短时间难以获得逮捕和定罪证据的犯罪嫌疑人。但按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监视居住应符合特定情况,不应作为拘捕前置措施。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需遵守规定,若无违规
-
聚众斗殴罪的逮捕和监外执行问题
聚众斗殴罪中逮捕和监外执行的相关问题。逮捕的条件和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的犯罪嫌疑人可以进行逮捕。监外执行则是针对有严重疾病、怀孕等情形的罪犯进行的暂时不执行刑罚。对于聚众斗殴罪的犯罪嫌疑人,在逮捕后如果
-
暂予监外执行的考验期间规定
暂予监外执行的考验期间规定。暂予监外执行是特殊的刑罚执行方式,考验期未明确规定。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罪犯,因特殊原因不宜在监狱内执行刑罚。执行期间计入原判刑罚之内,与假释有所区别。
-
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的连续转化问题
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的连续转化问题。根据《公安部关于监视居住期满后能否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强制措施问题的批复》等相关规定,监视居住和取保候审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连续转化。法律依据表明,在符合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公安机关可以对监视居住期满的犯罪嫌疑人采
-
请问申诉后如无罪释放,能得到国家赔偿金吗
-
迁坟国家赔偿标准
-
国家赔偿的范围计算的参考依据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