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强制措施 > 监视居住 > 判刑后是否可以监外执行

判刑后是否可以监外执行

时间:2023-10-04 浏览:1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18031
遵纪守法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的,违反法律就会受到处罚。一些人进行犯罪,会被判处刑罚,在监狱里服刑。而特殊情况下,可以监外执行。那么判刑后是否可以监外执行呢?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刑罚执行中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司法机关之间配合衔接不到位,交付与执行脱节

在对监外罪犯的交接执行过程中,审判机关、公安机关和监狱等司法机关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机制,导致交付与执行工作脱节。根据刑法第72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对被判处“管制”处罚的罪犯应当将判决书、执行通知书等法律文书送交或邮寄执行地的县级公安机关,并通知罪犯到当地公安派出所报到。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公安机关和法院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导致交接环节存在漏洞,罪犯的报到情况和接收情况无法及时确认,为罪犯脱管失控埋下了隐患。

二、执行机关监管工作松懈,缺乏规范化管理

根据法律规定,监外执行罪犯应当由该罪犯居住地的公安派出所具体负责监管,同时由基层组织或原所在单位提供协助和配合。然而,在实践中,一些公安派出所缺乏对监外执行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存在有“重办案、轻监管”的执法观念,只注重刑事案件的侦破,而忽视对监外执行罪犯的监督考察。在社会转型时期,这些非监禁刑的服刑罪犯容易失控脱管,使得行刑活动和监管组织形同虚设,刑罚效果无法体现。主要表现在:

一是有的执法人员对罪犯监管实行单线联系,未按规定公开宣布罪犯的犯罪事实、执行期限及监管组织成员等。由于缺乏公开性和公示性,导致社会大众无法了解罪犯的监管情况,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也无法有效监督,从而无法实现社会化监管,使得配合任务无法落实。

二是公安机关作为执行机关对监外执行罪犯的考察工作没有经常化、制度化,监督考察活动流于形式,没有真正承担起管理和监督的责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监外执行的概念和适用范围

    监外执行的概念和适用范围。监外执行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的罪犯采取的特殊行刑方式,基于特定原因使其暂时不在监狱内执行刑罚。适用对象仅限于有期徒刑犯,适用条件包括患有严重疾病、怀孕或哺乳、生活不能自理但不会危害社会等情况。监外执行的情况分为法院判决前

  • 暂予监外执行的疾病范围

    暂予监外执行的疾病范围,包括严重传染病、反复发作的无法服刑的精神疾病、严重器质性心血管疾病、严重呼吸系统疾病、严重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各种急、慢性肾脏疾病引起的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等。文章详细列举了各类疾病的范围及具体情况。

  • 心脏病严重者可以监外执行吗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心脏病严重者可以监外执行。(三)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对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有前款第二项规定情形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二)严重违反有关暂予监外执行监督管理规定的;不符合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通过

  • 精神病患者是否适用危害公共安全罪

    因此,犯罪时无精神病,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对适用保外就医可能有社会危险性的罪犯,或者自伤自残的罪犯,不得保外就医。对罪犯确有严重疾病,必须保外就医的,由省级人民

  • 无期徒刑能保外吗
  • 刑事案件中对怀孕的罪犯会怎么判
  • 不能监外执行的罪犯有哪些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