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监外执行期间,如果刑罚尚未执行完毕,不符合累犯的构成条件,因此不属于累犯。如果在监外执行期间再次犯罪,被收监羁押后,原刑期和新犯罪判决的刑期会合并计算执行。
累犯指的是在受过一定刑罚处罚后,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再次犯罪并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罪犯。监外执行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罪犯,由于其具有不宜收监执行的特殊原因,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14条的规定,将其交付一定机关,在监外执行刑罚的一种执行方式。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14条的规定,暂予监外执行有三种情形:
如果罪犯患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符合该情形的罪犯可以暂予监外执行。
如果罪犯是怀孕或正在哺乳自己的婴儿,符合该情形的罪犯可以暂予监外执行。
如果罪犯生活不能自理,但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符合该情形的罪犯可以暂予监外执行。
只要符合上述三种情形中的任何一种,罪犯就可以被暂予监外执行。
如果发现被保外就医的罪犯不符合保外就医的条件,或者严重违反有关保外就医的规定,应当及时收监。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15条的规定,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应当将批准的决定抄送人民检察院。
如果人民检察院认为暂予监外执行不当,应当在接到通知之日起一个月内将书面意见送交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收到人民检察院的书面意见后,应当立即对该决定进行重新核查。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16条的规定,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消失后,如果罪犯刑期尚未满,应当及时收监。
根据《罪犯保外就医执行办法》第12条的规定,对符合本办法第2条第(一)、(二)项规定情形的罪犯,实行定期保外就医制度。根据罪犯的病情,可以一次批准决定保外就医时间为半年至一年。在期满之前,监狱、劳改队、少管所应当派干警进行实地考察或发函调查。如果保外就医罪犯的病情基本好转,由监狱、劳改队、少管所收监执行;如果县级以上医院证明罪犯的病情尚未好转,由监狱、劳改队、少管所提出意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劳改局批准,办理延长保外就医期限手续,每次可以延长半年至一年。
对于决定收监执行或延长保外就医时间的情况,监狱、劳改队、少管所应当及时通知当地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
监视居住作为拘捕前置措施的法律问题。在实践中,一些侦查机关将监视居住作为临时性措施,用于在短时间难以获得逮捕和定罪证据的犯罪嫌疑人。但按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监视居住应符合特定情况,不应作为拘捕前置措施。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需遵守规定,若无违规
犯罪分子若患有抑郁症是否能保外就医的问题。依据法律规定,如果不属于严重疾病或生活不能自理的情况,是不能保外就医的。但若病情严重,可以通过特定程序暂予监外执行。申请流程包括书面申请、医疗鉴定、审查审批等环节,并由居住地公安机关执行和监督考察。
刑事诉讼法中关于再审案件强制措施的规定。文章指出逮捕由公安机关决定,与审判监督程序无关。对于再审案件,如果需要对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由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依法决定。同时,文章还涉及了监外执行、附条件不起诉以及公诉案件和解等方面的规定,包括公安机关和检
监外执行的概念和适用范围。监外执行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的罪犯采取的特殊行刑方式,基于特定原因使其暂时不在监狱内执行刑罚。适用对象仅限于有期徒刑犯,适用条件包括患有严重疾病、怀孕或哺乳、生活不能自理但不会危害社会等情况。监外执行的情况分为法院判决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