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易某向蔡某借款70万元用于廖某公司的生产经营,双口头约定借款利率为月息五分,即年利率60%。2016年5月17日,借贷双方进行了结算,廖某在原借条上注明“已还款贰拾万元,本人担保剩余之伍拾万元,月息伍分”。2016年5月31日廖某向蔡某出具了一张10万元欠条,系担保50万元借款2016年3月10日至2016年6月10日的利息。因易某、廖某长期未归还借款,蔡某遂诉至法院。
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争议的焦点为:利息结算欠条是否属于已经自愿支付利息的范畴,结算期间借款利息如何计算,欠条仅是双方对利息进行结算的凭证,借款方尚未支付利息,故不应认定为已经支付的利息,因借贷双方约定的年利率为60%,故欠条结算期间的利息应按年利率24%计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二十六条款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根据这一条款的规定可以总结出“两线三区”的复合规则。第一条线就是民事法律应予保护的年利率24%,第二条线是年利率36%以上的借贷合同为无效,这就是两线。划分了三个区域,一个是司法保护区,一个是自然债务区,一个是无效区。司法保护区即借贷双方的利率未超过24%的,该约定不仅有效,而且有实体法上的请求权,如果证据能够证明以上事实,法院在实体判决中应该支持。自然债务区即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24%,但未超过36%的,该约定有效,但无实体法上的请求权,即如果出借人请求借款人偿还该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如果借款人已经偿还了该部分利息而请求返还的,法院同样不予支持。
关于欠条的法律性质的认定。欠条是由于债务人应当向债权人履行债务时,因其自身原因不能按时偿还而向债权人出具的债权凭证,具有附着性。欠条只能证明双方当事人在某个时间点存在着纯粹的债权债务关系。欠条的形成可能是多种法律关系产生的后果,其债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买卖、劳务、利息等。既然欠条是债权凭证,那么欠条所载债权内容是没有实现的,是没有得到履行的。民间借贷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利息的条件。根据《规定》第二十六条之规定对处于无效区域的利息借款人可以要求出借人予以返还,具体应符合以下三个条件:一是存在合法的借贷关系;二是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三是利息已经支付。
江苏省宿迁市的国家赔偿标准,包括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生命健康权、精神损害和财产权的赔偿标准以及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职权时侵犯人身权的情形。具体涉及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残疾赔偿金等费用的计算方式和标准。对于财产权的赔偿,包括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利息
应收账款在设定质押后的处理方式,包括转让问题、清收与使用问题以及管理问题。在转让问题上,应收账款在质押后一般不得转让,出质人如欲转让需经质权人同意。在清收与使用问题上,应收账款的债务人支付的款项应优先用于清偿所担保的债权。在管理问题上,出质人应履行对
个人制造假账的法律处罚。对于情节不严重且不构成犯罪的情况,个人将受到《会计法》规定的罚款和行政处分。对于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情况,个人可能面临刑事处罚,如有期徒刑和罚金,具体处罚程度取决于逃税数额和所占应纳税额的比例。文章还强调了伪造会计凭证的法律处罚
债权凭证制度的法律属性不明确的问题,其社会功能的发挥受到限制。债权凭证并未改变人们对法院出具“法律白条”的认识,实施中增加了法院工作量,且缺乏明确的执行措施标准和有效监督。尽管设立债权凭证的初衷是保护债权人权益、提高法院执行效率,但实际上并未达到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