逮捕作为刑事诉讼中最严厉的强制措施,作为维护社会统治秩序的国家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对它的认识不断深化和扩展。把逮捕不仅作为打击犯罪、保障刑事诉讼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而且还把它作为预防犯罪,保障人权,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正确理解法律关于逮捕的规定,依法适用逮捕措施,全面实现法律规定的逮捕措施的目的,就成了刑事执法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您还对特殊情况下逮捕的审批机关还不了解吗?下文就是关于在特殊情况下逮捕的审批机关的介绍:
(1)人民检察院对担任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犯罪嫌疑人批准或者决定逮捕,应当报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常务委员会许可。
(2)对担任上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犯罪嫌疑人批准或者决定逮捕,应当层报该代表所属的人民代表大会同级的人民检察院报请许可。
(3)对担任下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犯罪嫌疑人批准或者决定逮捕,可以直接报请该代表所属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常务委员会许可,也可以委托该代表所属的人民代表大会同级的人民检察院报请许可;
(4)对担任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犯罪嫌疑人批准或者决定逮捕,由县级人民检察院报告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
(5)对担任办案单位所在省、市、县(区)以外的其他地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犯罪嫌疑人批准或者决定逮捕,应当委托该代表所属的人民代表大会同级的人民检察院报请许可;
(6)担任两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应当分别委托该代表所属的人民代表大会同级的人民检察院报请许可。
(7)对担任本单位所在省、市、县(区)以外的其他地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犯罪嫌疑人批准或者决定逮捕,应当委托该代表所属的人民代表大会同级的人民检察院报请许可。
(1)外国人、无国籍人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案件或者涉及国与国之间政治、外交关系的案件以及在适用法律上确有疑难的案件,需要逮捕犯罪嫌疑人的,由分、州、市人民检察院审查并提出意见,层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审查。最高人民检察院经征求外交部意见后,决定批准逮捕。经审查认为不需要逮捕的,可以直接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2)外国人、无国籍人涉嫌以上犯罪以外的案件,由分、州、市人民检察院审查并提出意见,报省级人民检察院审查。省级人民检察院征求同级政府外事部门的意见后,决定批准逮捕,同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经审查认为不需要逮捕的,可以直接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件、涉外案件以及检察机关直接立案侦查的案件,在批准逮捕后,应当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备案。上级人民检察院对报送的备案材料应当进行审查,发现错误的,应当在10日以内将审查意见通知报请备案的下级人民检察院或者直接予以纠正。
北京市公安局成功追缴涉众型经济犯罪的赃款赃物,总金额超过20亿元的情况。为保护受害人权益,检察机关将探索对涉案企业进行托管经营,使合法项目继续运营并产生收益来赔偿受害人。同时,市政法委将举办为期6个月的法制教育巡回展以打击防范涉众型经济犯罪。
刑事拘留37天证据不足的处理方法。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证据不足的情况,应立即释放被拘留人或者提请审查批准。同时,根据案件情况可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措施,期限有明确规定。对于有犯罪事实并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根据逮捕必要性依法逮
刑事案件中的撤案程序。在派出所立案侦查过程中,若事实不清或证据不足,可停止侦查。自诉刑事案件中,自诉人可在判决前与被告人和解或撤回自诉,但涉及特定情况则不适用调解。公诉案件的撤案决定权在检察机关,受害者可就刑事附带民事部分接受调解。根据刑事诉讼法,特
办案机关在刑事案件中的办案期限问题。文章介绍了侦查阶段、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法院在案件处理中的办案期限,并说明了在特殊情况下重新计算办案期限的情形。目的是确保案件能够及时、公正地得到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