逮捕是国家司法机关采取的一种强制措施,其目的是在一定时间内完全剥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人身自由。根据法律规定,逮捕应当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逮捕的前提是必须有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存在犯罪事实。这意味着必须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嫌疑人与犯罪行为有关。
逮捕的对象必须是涉嫌罪行可能被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这意味着嫌疑人所涉罪行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必须达到一定标准。
如果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其他强制措施尚不足以防止犯罪嫌疑人造成社会危险,那么逮捕就是必要的。这意味着逮捕是为了保护社会安全和公共利益。
目前在我国,只有检察院和法院享有批捕权。这意味着对于任何公民的逮捕,除非法院决定逮捕,否则必须经过检察院的批准。
逮捕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任务由公安机关执行。根据规定,执行逮捕的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在执行逮捕时,必须向被逮捕人出示逮捕证,并要求被逮捕人在逮捕证上签名或按手印。公安机关对于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对于重大嫌疑分子,如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者,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检察院应当在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做出批准逮捕或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如果检察院不批准逮捕,公安机关应当立即释放被逮捕人。
逮捕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后,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检察院或法院应当在24小时内进行讯问。如果发现不应当逮捕的情况,应当及时变更强制措施或立即释放。对于立即释放的情况,应当发给释放证明。除非涉及侦查或无法通知的情况,应当在24小时内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属或所在单位。如果无法通知,应当在案卷中注明原因。
在异地执行逮捕时,公安机关应当通知被逮捕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并得到其配合,以确保逮捕任务的顺利完成。
探监证明格式相关内容。文中介绍了户籍居民到某监狱探望收押人员的证明格式,同时提及了相关刑事知识,包括探监的条件、证件要求以及时间规定。证明中需说明探望人员与收押人员的亲属关系,并承诺遵纪守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规定,只有罪犯的亲属和监护人能
公安机关提请检察机关逮捕的程序。公安机关在拘留后三日内制作《提请批准逮捕书》,将案卷材料和证据移送检察院审查逮捕申请。检察院按照规定的逮捕条件进行审查,并在七天内作出决定。公安机关对检察院的不批捕决定可要求复议或复核。检察院若发现公安侦查活动违法,应
刑满释放后是否需要去派出所报到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刑满释放的罪犯可以选择是否报到,不去报到也不会受到处罚。文章还介绍了刑罚的特征和目的,包括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以及刑罚的严厉性、特定性和权威性等特点。总之,刑罚的目的是为了预防犯罪,而不是仅仅为了惩
逮捕的前提条件,包括逮捕令的发布、逮捕的条件、证据要求、变更以及司法实践中的相关情况。逮捕令需通过法律判定有罪后由司法部门或公安机关发布。逮捕的条件是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且有社会危险性。对于特定人群如患重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