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犯罪嫌疑人的逮捕需要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辩解、鉴定结论、勘验、检查笔录、视听资料等七种。只要存在任何一种证据能够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了犯罪行为,即可满足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的条件。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情形:
这里的犯罪事实可以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多个犯罪行为中的一个。
如果所犯罪行可能连徒刑都无法判处,表明该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较小,因此不需要逮捕。
如果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非关押措施,无法防止其可能发生的社会危险性,如逃跑、毁灭证据、威胁、报复证人、重新犯罪等情况,则需要逮捕。
需要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才能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逮捕。
根据法律规定,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即使犯罪嫌疑人符合以上条件,也可以不予逮捕。这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
针对这些特殊情况下的个体,根据其本身的客观情况,可以采取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的强制措施,而不必逮捕。这不仅有利于他们的疾病治疗或胎儿、婴儿的发育成长,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也有助于他们的教育改造。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可以"并非"应当"或"必须",而是考虑到让司法机关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决定。对于那些虽然符合逮捕条件,但可能具有很大社会危险性的犯罪嫌疑人,即使患有严重疾病,也可以不采取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措施,而选择逮捕。
探监证明格式相关内容。文中介绍了户籍居民到某监狱探望收押人员的证明格式,同时提及了相关刑事知识,包括探监的条件、证件要求以及时间规定。证明中需说明探望人员与收押人员的亲属关系,并承诺遵纪守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规定,只有罪犯的亲属和监护人能
公安机关提请检察机关逮捕的程序。公安机关在拘留后三日内制作《提请批准逮捕书》,将案卷材料和证据移送检察院审查逮捕申请。检察院按照规定的逮捕条件进行审查,并在七天内作出决定。公安机关对检察院的不批捕决定可要求复议或复核。检察院若发现公安侦查活动违法,应
逮捕的前提条件,包括逮捕令的发布、逮捕的条件、证据要求、变更以及司法实践中的相关情况。逮捕令需通过法律判定有罪后由司法部门或公安机关发布。逮捕的条件是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且有社会危险性。对于特定人群如患重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可
批准逮捕在不同情境和视角下有不同的意义,既不能简单地视为好事还是坏事。对于被批准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来说,这可能是一个重大的事件,但从法律角度和长远来看是必要的法律程序。检察院批准逮捕后,若满足特定条件,仍然可以取保候审。被批准逮捕后是否能取保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