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强制措施 > 扭送 > 公民是否具有扭送权

公民是否具有扭送权

时间:2024-09-04 浏览:5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18757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是公安机关的主要责任,而公民遭受到违法犯罪行为侵害的,是有权向公安机关报案的,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那么公民具不具有扭送权?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公民是否具有扭送权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公民在特定条件下具有扭送的权利。这些条件包括:犯罪嫌疑人正在实施犯罪行为、犯罪行为刚刚被发现、发现通缉犯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四条的规定,任何公民都可以立即扭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处理以下情形的人:

  1. 正在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2. 通缉在案的;
  3. 越狱逃跑的;
  4. 正在被追捕的。

扭送的特点

扭送具有以下特点:

1、扭送主体的广泛性

任何公民都可以实施扭送行为,这表明扭送是公民普遍享有的权利。法律赋予每个公民扭送权,使其能够保护自己、帮助他人,并与任何违法行为作斗争。这也体现了国家对社会正义的支持。

2、扭送对象的特定性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民可以扭送四类人:现行犯、通缉犯、越狱逃跑者或被追捕者。扭送的对象仅限于上述四类人,不得随意扩大范围。

3、与强制措施的强迫性不同

扭送的本质是一种送交的方式,具有迫使将其送交公安、司法机关的性质,与强制措施的强迫性不同。然而,公民只有在控制住扭送对象后才能将其送交公安、司法机关,这显然不是扭送对象自愿的,而是迫于扭送行为的正义性和合法性,以及来自社会、群众的压力和法律的权威。因此,扭送具有法定的强制性。

4、具有即时性和暂时性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3条的规定,公民在发现具有法定情形的人时,应立即将其送往公安司法处理。扭送行为必须立即进行,不得拖延。因此,扭送对于扭送对象的人身自由限制是暂时的,一旦公民将扭送对象移交给司法机关,扭送行为即告结束。

5、保障性

扭送的另一个含义是“送往”,强调的是“送”。在这个过程中,公民不得对扭送对象进行关押和体罚,不能随意进行搜查,不得随意伤害扭送对象的身体或侮辱其人格。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报案和扭送的具体内涵

    报案和扭送在刑事诉讼中的含义和区别。报案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向司法机关报告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而扭送则是公民将当场抓获的违法犯罪分子强制送交司法机关处理。二者有明显的区别,报案人一般是偶然发现犯罪行为或事实,而扭送人则是将已抓获的犯罪分子

  • 哪些人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中国法律上关于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相关规定。凡年满18周岁的中国公民,除了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以外,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被选举权除了满足年龄条件,还需具备中国国籍并享有政治权利。这是一种广泛的政治权利。

  • 扭送的情形

    扭送的四种情形以及扭送制度的法律意义。扭送是中国法律赋予公民在紧急情况下协助司法机关同犯罪作斗争的一种权利。扭送能够阻止犯罪、保障公民人权、弘扬社会正义,是公民见义勇为行为的一种体现。公民抓住人犯后应立即送交司法机关处理,司法机关应接受并讯问扭送的人

  • 司法解释规定:错误执行案件占比60%

    司法解释中关于非刑事司法赔偿的规定,其中错误执行案件占比高达60%,违法保全也占据相当比例。司法解释对错误执行和违法保全进行了明确规范,并首次引入精神损害赔偿。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及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人身权利造成精神损害的,需支付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 行政复议第三人的构成要件
  • 贪污受贿是否构成职务犯罪
  • 没有拆迁协议可以维权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