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强制措施 > 扭送 > 公民是否具有扭送权

公民是否具有扭送权

时间:2024-09-04 浏览:4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18757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是公安机关的主要责任,而公民遭受到违法犯罪行为侵害的,是有权向公安机关报案的,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那么公民具不具有扭送权?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公民是否具有扭送权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公民在特定条件下具有扭送的权利。这些条件包括:犯罪嫌疑人正在实施犯罪行为、犯罪行为刚刚被发现、发现通缉犯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四条的规定,任何公民都可以立即扭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处理以下情形的人:

  1. 正在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2. 通缉在案的;
  3. 越狱逃跑的;
  4. 正在被追捕的。

扭送的特点

扭送具有以下特点:

1、扭送主体的广泛性

任何公民都可以实施扭送行为,这表明扭送是公民普遍享有的权利。法律赋予每个公民扭送权,使其能够保护自己、帮助他人,并与任何违法行为作斗争。这也体现了国家对社会正义的支持。

2、扭送对象的特定性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民可以扭送四类人:现行犯、通缉犯、越狱逃跑者或被追捕者。扭送的对象仅限于上述四类人,不得随意扩大范围。

3、与强制措施的强迫性不同

扭送的本质是一种送交的方式,具有迫使将其送交公安、司法机关的性质,与强制措施的强迫性不同。然而,公民只有在控制住扭送对象后才能将其送交公安、司法机关,这显然不是扭送对象自愿的,而是迫于扭送行为的正义性和合法性,以及来自社会、群众的压力和法律的权威。因此,扭送具有法定的强制性。

4、具有即时性和暂时性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3条的规定,公民在发现具有法定情形的人时,应立即将其送往公安司法处理。扭送行为必须立即进行,不得拖延。因此,扭送对于扭送对象的人身自由限制是暂时的,一旦公民将扭送对象移交给司法机关,扭送行为即告结束。

5、保障性

扭送的另一个含义是“送往”,强调的是“送”。在这个过程中,公民不得对扭送对象进行关押和体罚,不能随意进行搜查,不得随意伤害扭送对象的身体或侮辱其人格。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扭送公安机关是否需要办理传唤手续

    扭送公安机关时是否需要办理传唤手续的问题。传唤是在讯问不需要拘留的犯罪嫌疑人时使用的诉讼方法。对于被扭送到公安机关的嫌疑人,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情况采取不同处理方式,包括同时询问被扭送人和被害人、证人,留置被扭送人并进行盘问和讯问,或立即送入留置室进行盘

  • 国家刑法是否包含入室抢劫罪

    国家刑法中关于入室抢劫罪的规定。根据刑法,入户抢劫属于严重犯罪行为,将被判处重刑并处罚。抢劫罪的客体包括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其客观要件表现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强制手段劫取财物。无论是入室抢劫还是其他场合的抢劫,只要符合暴力、胁迫等

  • 赔偿方式

    国家赔偿的主要方式,包括支付赔偿金、返还财物、恢复原状等。在确定受害人的损害程度后,以货币形式给予一定额度的赔偿。同时,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并造成精神损害时,还应在侵权行为影响的范围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并赔礼道歉,造成严重后果的还应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

  • 人身权的范围

    人身权的范围及其分类。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等与人身直接相关的权益,如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等。当人身权受到侵害时,公民有权请求司法保护。人身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之一,涉及生命、健康、名誉等核心领域。

  • 政府信息公开的特征
  • 豁免权的必要性
  •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范围的法律规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