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证据是用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这意味着证据是用来证实和标明案件客观真实情况的所有事实。证据具有以下三层含义:1、证据是客观事实,而不是主观推断;2、证据可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不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不应作为证据,有意歪曲案件真实情况以误导司法人员的“证据”是伪证;3、证据包括证明被告人有罪和无罪的事实,既包括证明被告人罪重的事实,也包括证明被告人罪轻或可以从轻、减轻、免除被告人刑事责任的事实。证据反映的案件情况应该是客观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共有七种证据,其中之一就是物证。作为七种证据之一,物证除了具备证据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其特殊性。物证与犯罪有关,能够证实案件情况和被告人情况的实物或痕迹,例如作案工具、现场遗留物、赃物、血迹、精斑、脚印等。
物证是“实物”或“痕迹”,但在刑事诉讼中,物证不仅仅是指作案工具、现场遗留物、赃物、血迹、精斑、脚印等“实物”或“痕迹”本身。完整的物证应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表明“实物”或“痕迹”来源的部分,通常表现为“提取笔录”和“扣押物品清单”;二是“实物”或“痕迹”本身,也是核心部分;三是表明“实物”或“痕迹”去向的部分,通常表现为“发还物品清单”(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及时返还)、“随案移送物品清单”、“移送他案物品清单”(作为其他案件的主要证据移交)和“移交有关部门清单”(不宜随案移送的物品如淫秽物品等移交相关主管部门保存处理)。
上述三个部分构成了完整的物证。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部分,证据的关联性就会缺乏,其证明力也会受到质疑。证据的来源如果缺少,就会导致证据的关联性不足。物证本身(或照片)是不可或缺的,缺乏物证会影响证据的真实性。在实际操作中,这一部分通常也不应被忽视。如果物证的去向不清楚,将会影响对证据的质证和认证,也会影响物证与其他证据的相互印证,同样会影响证据的证明力。
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处理尸检报告的方式。规定中明确了公安机关可以进行尸体解剖以确定死因,并通知家属到场或记录无法通知的情况。对于查明死因且无需继续保存尸体的,公安机关通知家属领回或经批准及时处理。对于没有异议的尸检报告,公安机关认为无需保留尸
瑕疵证据与非法证据的界限。非法证据指侵犯公民权利,违反法定程序,影响证据可采性的证据。瑕疵证据是在取证过程中存在轻微违规但可进行补正或合理解释的证据。两者判断标准包括侵犯公民权利的程度、违反法定程序的性质和程度,以及证据可采性的影响。文章还讨论了关于
刑事自诉案件的证据包括自诉人和被告人的身份信息和证明被告人犯罪事实的证据或证据线索。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的规定,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鉴定意见、勘验、检查、辨认
刑事案件的原始证据包括现场留下的物质与痕迹,如指纹;与案情有关的书面材料的原件,如合同书原件;以及直接感知案情的人,如目击证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