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心不强是导致赃物核价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方面,一些办案人员只关注案件的侦破,不考虑对案件的进一步处理,认为只要赃物已追回,价格事务所可以出具鉴定材料,对鉴定方法和最终核价不予考虑。另一方面,在追求重特大案件数量时,为了达到“数额巨大”或“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办案单位有意让价格事务所出具不切实际的核价证明。此外,由于个别办案人员图省事或受制于办案期限和警力限制等因素,他们没有指定或聘请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核价,只能找价格事务所出具核价证明。而价格事务所的个别鉴定人员由于责任心不强,草率地根据被害人报案的价格或他人介绍和证人证言作出核价证明,而没有进行实地勘验,导致大部分核价证明的准确性不高。
业务素质低也是导致赃物核价问题的原因之一。对于刑事案件的赃物核价,准确性是关键,但并不存在绝对准确的核价方法。然而,由于一些核价人员对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的理解不够,他们在赃物核价中使用的鉴定方法存在偏差,导致核价证明的真实性受到质疑。此外,对于那些已被销赃或丢弃无法追缴的侵财型刑事案件涉案物品,根本无法进行鉴定,但办案人员仍要求物价部门出具核价证明,而鉴定人员出于情面仍然出具核价证明。
为循私情压低价格也是赃物核价问题的原因之一。一些犯罪嫌疑人家属在得知涉案物品的价值关系到定罪量刑后,会找物价部门的鉴定人员或办案人员,尽量降低涉案物品的价值,以达到减轻处罚的目的。为了照顾人情关系,个别办案人员和核价人员故意压低价值较高的涉案物品的价格。
法律规定不健全、责任制度不完善也是导致赃物核价问题存在的原因之一。在司法实践中,核价部门和司法机关对“两高”解释的理解不统一,导致了乱作估价的现象。此外,一些法律规定对涉案物品应由哪个机关鉴定的具体规定不清晰,导致涉案物品估价存在地方性做法的局面。
为了解决赃物核价问题,以下是应采取的对策:
1. 增强核价证明内容的规范性。核价证明作为一种证据,其内容必须严密。核价证明应包括涉案物品的型号、购买时间、购买地点、购进价格、使用情况、使用年限、现行市场价格和现有的新旧程度。此外,鉴定时的情况也应形成书面材料附在鉴定结论之后,以作为参考,使核价证明具备充分的理据和可靠性。
2. 建立健全有关的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在“两高”解释的基础上,应制定统一的实施细则,将涉案物品的估价纳入司法鉴定的范围。同时,应由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组成涉案物品鉴定领导小组,指定或聘请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涉案物品鉴定,以确保核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3. 详细划分评估不同种类涉案物品的主管部门。各主管部门应统一认识,明确法律规定估价部门和估价人员的权责,加强估价人员的责任心,提高其业务素质,严格执行相关法律规定,对故意出具虚假证明的人员应追究法律责任。
4. 发挥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能。在审查案件时,检察机关应实行听取制度,认真听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律师和其他辩护人对赃物价格鉴定结论的意见,综合判断鉴定结论与其他证据之间的一致性。如发现矛盾,应及时复查,确保案件的顺利审结。同时,对于发现侦查人员和鉴定人员循私枉法作虚假鉴定结论的情况,应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5. 健全价格鉴定告知制度。公安机关应制作价格鉴定结论告知书,并及时将鉴定结果告知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在履行告知义务时,公安机关不仅应简单告知鉴定结果,还应告知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有书面申请补充鉴定或重新鉴定的法定权利,以便及时对错误或有漏洞的鉴定结论进行重新或补充的鉴定,以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和案件认定的准确性,并有效保护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手机关机卡在里面时,警方是否能够对手机号进行定位的问题。文章介绍了手机定位的方式,包括GPS定位、WIFI定位和基站定位。同时,根据公安局手机定位的法律规定,警方在特定情况下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对手机进行定位。即使手机关机,仍有可能通过基站定位等方式
刑事案件辩护人的责任和要求。辩护人的主要职责是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其合法权益。辩护人需按照法律程序了解案情、调查和收集证据,尊重客观事实,提出相关证据和辩护意见。辩护时需以事实为
刑事案件中的撤案程序。在派出所立案侦查过程中,若事实不清或证据不足,可停止侦查。自诉刑事案件中,自诉人可在判决前与被告人和解或撤回自诉,但涉及特定情况则不适用调解。公诉案件的撤案决定权在检察机关,受害者可就刑事附带民事部分接受调解。根据刑事诉讼法,特
民间借贷纠纷诉讼的注意事项。起诉时需提供书面协议和其他证据,涉及刑事案件法院不予受理。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生效条件包括不同支付方式的生效时间和特定情况。此外,借款合同在特定情况下无效,如借款人从银行借款再高利转借他人或出借人明知资金用于非法用途等。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