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的相关规定,对于所有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视证据,重视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如果只有被告人的供述,没有其他证据,那么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但是,如果被告人的供述和其他证据,如证人证言等相互配合、相互补充,能够形成完整的证据链并符合刑事诉讼法第53条的规定,那么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只有被告人的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情况下,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而如果没有被告人的供述,但有确实、充分的证据,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证据确实、充分的情况下,应当满足以下条件:
法院在量刑时会综合考虑犯罪动机、主观恶性、社会危害性、是否累犯、有无自首、立功等因素,以及当事人的认罪态度等,来确定刑罚。建议及时委托律师,会见当事人,了解案情并提供法律帮助,办理取保候审;阅读案卷,调取有利证据,查清案情,尽最大努力争取最低刑期或缓刑,以免错过最佳时机,最大限度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的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并予以刑事处罚。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情况下,如果满足以下情形之一,将处以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二百克以上不满一千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十克以上不满五十克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将处以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不满二百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满十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将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将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第二款、第三款、第四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利用、教唆未成年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毒品的,将会受到更严厉的处罚。
对于多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情况,未经处理的,将会累计计算毒品数量。
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所处的特殊地位。被害人在公诉案件中不承担举证责任,但仍需履行一定的权利和义务,提供某些证据协助查明案情。被害人的陈述作为独立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刑事直接证据的定义、种类与特点。刑事直接证据能够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包括当事人陈述、证人证言、书证、视听资料和物证等。其特点在于与案件证明关系直接,收集审查困难,易假失真。
刑事诉讼证据的法律性及其表现。证据的法律性指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和法定程序获得的事实材料才具有证据资格,也称为证据的合法性。证据的法律性主要表现在证据种类的法定性、收集证据的主体和权限的明确性,以及收集、查证、质证和认证过程的规范性。法律的这一特性
尸体登报后无人认领的处理方式在不同地区的法律规定。包括侦查人员的勘验和检查,保护犯罪现场并通知公安机关的义务,以及携带证明文件进行勘验和检查的程序。对于死因不明的尸体,公安机关有权决定解剖并通知家属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