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犯罪嫌疑人的讯问,应当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地点。对于已经被送交看守所羁押的犯罪嫌疑人,侦查人员应当在看守所内进行讯问。而对于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传唤到指定地点或者到其住处进行讯问。对于证人的询问,可以在现场进行,也可以到证人所在单位、住处或者证人提出的地点进行。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通知证人到检察机关或者公安机关提供证言。
公安机关在第一次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应当履行告知义务。犯罪嫌疑人应当被告知有权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并告知其如果因经济困难或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律师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这些告知事项应当被记录在案。对于证人的询问,应当告知其应当如实地提供证据、证言和承担作伪证或隐匿罪证的法律责任。
在收集犯罪嫌疑人的供述时,应当遵守“不得自证其罪”的规则。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应首先询问其是否有犯罪行为,既让其陈述有罪的情节,也要听取其作无罪的辩解。在收集证人证言时,应遵守“强制作证”的规则,即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
在审判阶段,法院对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进行审查认定时,适用三种规则:
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取得的被告人供述,应当被强制性排除。讯问笔录若未经被告人核对确认并签名,也应当被强制性排除。
被告人庭前供述一致且当庭翻供的情况下,应优先采信庭前供述。使用该规则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被告人不能合理说明翻供理由,或者其辩解与全案证据存在矛盾;二是庭前供述与其他证据能够相互印证。
若只有被告人的供述而没有其他证据存在,不得定罪判刑。
对证人证言的审查认定适用两种规则:
要求证人就直接感知的案件信息且当庭作证陈述,以证明案件事实。
对证人的猜测性、评论性、推断性的证言,并非证人亲自感知,无法确保其真实性,不能作为证据使用。但根据一般的生活经验能够判定的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关于提讯看守所人犯的限制规定。文章介绍了提讯人员在讯问人犯时必须遵守的证件、人数、程序等方面的规定,以及看守所的拒绝提讯义务。同时,对于犯罪嫌疑人的讯问过程,包括侦查人员的人数要求、传唤要求、讯问顺序、讯问时限以及特殊犯罪嫌疑人的讯问要求等也进行了详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关于监视居住与刑期折抵的规定。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每天监视居住可折抵刑期;被判处拘役或有期徒刑的,每两天监视居住可折抵一天。被监视居住者需遵守多项规定,如未经批准不得离开住处、不得与他人通信等。违规情节严重者可被逮捕或
诈骗罪的立案及刑事侦查程序。一旦发现涉嫌诈骗罪的案件,公安机关会立即展开调查并进入刑事侦查阶段,采取相应的刑事强制措施。对于已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刑事侦查羁押期限通常不超过两个月,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特殊情况包括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等
警察抓捕嫌犯后的羁押措施,主要介绍了看守所与拘留所的区别。两者在羁押地点、法律依据、性质和羁押对象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看守所主要羁押被逮捕和刑事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具有刑事羁押机关的性质,其监管活动受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而拘留所则主要用于行政拘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