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受理阶段 > 立案侦查 > 报警人一定要给出证据吗

报警人一定要给出证据吗

时间:2023-12-10 浏览:9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0049
我们都知道在我国政府和法律一直都在强调的都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而实际上想要做到并不是那么简单,需要有大量的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公安部门日日夜夜的坚守以及我们在生活当中的互相监督才可以做到,那么报警人一定要给出证据吗?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报警人是否需要提供证据

根据法律规定,报警人并不一定需要提供证据,因为报警人并不一定是事件当事人。对于报警人报的是假警情的情况,一般由公安人员现场进行认定。至于是否立案,需要回派出所才能做出决定。对于极个别恶意多次报假案的人,民警可能只会口头警告处理,并未采取其他措施。然而,对于恶意多次报假案干扰警察正常出警的情况,相关人员可能需要接受治安处罚处理。

报案与报警的区别

1. 报警

报警是指向公安机关报告紧急情况的行为,不限于刑事案件。例如,打架斗殴等治安事件、需要警察帮助的救助情况,以及火灾等紧急事件都可以报警。报警可以向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甚至军队报告,情况紧急时需要警方或军方立即出动处理。报警的对象是处于紧急戒备状态的部门,他们日夜值班守候,配备特殊装备,具有国家特别授权处理的职能和权力。

2. 报案

报案是指向司法机关报告案件的行为,不仅限于刑事犯罪案件。报案可以向包括公安机关在内的任何司法机关报告。报案的范围较广,可以报告给检察机关、法院、政府的监察机关、中国共产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海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税务机关、卫生机关等等,甚至可以报告给单位内部的办案部门。凡是需要调查处理的事件和问题,都被称为案件,这些案件需要向专门的办案机关报告,才能获得调查处理的权力。报案后,需要经过立案程序和其他办案程序进行调查处理,这一过程相对较为缓慢。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刑事犯罪嫌疑人讯问的次数限制问题

    刑事犯罪嫌疑人讯问的次数限制问题。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对犯罪嫌疑人的讯问没有次数限制,但每次讯问时间有限制,连续讯问不得超过12小时。对于复杂案件,最长讯问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且不得连续传唤讯问。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关于被抓的嫌疑人被发现无罪后的处理方

  • 刑事立案监督的意义是什么

    刑事立案监督的意义在于加强和完善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的立案监督职能,从而打击和惩罚犯罪,防止罪犯逃避法律制裁,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保证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三条的规定,如果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不

  • 刑事诉讼法补充立案的内容是什么

    补充立案刑事诉讼是指在已经立案侦查的案件中,发现新的共同犯罪嫌疑人时,将其列为同案的犯罪嫌疑人并进行侦查。一般情况下,只要新发现的犯罪嫌疑人存在犯罪事实且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就应当对其进行补充立案,并与原案一同侦查。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人

  • 危险驾驶罪辩护词的撰写要点

    刑事讯问是侦查人员以言词方式向犯罪嫌疑人查问案件事实的一种侦查行为。刑事侦查讯问的时间是根据法律规定确定的。根据刑诉法的相关规定,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12

  • 刑事被害人有什么范围
  • 刑事立案监督去哪里提
  • 挪用公款立案标准解析
受理阶段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