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污贿赂犯罪嫌疑人在被初审期间经历了三个心理阶段,第一阶段是防御阶段。在被传讯后,犯罪嫌疑人感到震惊和恐慌,无法与外界联系。他们主要关心自己为什么被传讯以及犯罪问题的纰漏在哪里。由于侥幸和畏罪心理的作用,他们错误地认为不交代可能可以逃避法律的追究。他们为了逃避法律的惩罚而积极设防,试图对抗审讯。在这个阶段,他们主要表现出害怕心理、侥幸心理和戒备心理。
第二阶段是动摇、反复阶段。在审讯人员的坚决态度、政策攻心和证据的追讯下,犯罪嫌疑人的防御心理开始崩溃。他们意识到罪行已经暴露,继续抵抗对自己不利,产生了交待罪行的动机。然而,侥幸和畏罪心理仍然存在,他们在供与不供之间犹豫不决,时而作供述,时而又反悔。这一阶段的主要心理特征是犹豫不决和反悔。
第三阶段是交罪供述阶段。在审讯员的心理攻势和证据面前,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御体系已经崩溃,他们深感除了交罪别无出路,开始供述罪行。然而,由于侥幸心理仍然存在,他们的供述是断断续续的,由轻向重,由少到多。在这个阶段,犯罪嫌疑人的心理主要有投机心理、悔罪心理和渴望从宽心理。
审讯人员在这三个阶段中要注意捕捉犯罪嫌疑人心理状态的变化,针对不同的心理因素采取对策。他们应该消除犯罪嫌疑人的侥幸和畏罪心理,引导他们交待罪行,并及时鼓励其悔罪和趋利心理。同时,审讯人员要打破犯罪嫌疑人的侥幸心理,以避免他们回到动摇阶段,从而顺利促使他们交待罪行。
刑事诉讼法中证据不足不起诉的影响。人民检察院在审查案件时,若发现证据不足或可能存在非法收集证据的情况,可选择要求公安机关补充侦查。经过二次补充侦查后,如仍认为证据不足,将做出不起诉决定,涉案人员不会有案底记录,对其个人声誉和未来发展有积极影响。
诈骗罪的立案及刑事侦查程序。一旦发现涉嫌诈骗罪的案件,公安机关会立即展开调查并进入刑事侦查阶段,采取相应的刑事强制措施。对于已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刑事侦查羁押期限通常不超过两个月,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特殊情况包括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等
刑事诉讼中的各阶段及其时限。文章详细阐述了拘留、侦查、审查起诉、一审、二审以及发回重审等阶段的时限规定。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的拘留期限最多为37天,侦查阶段应在7个月内结束,审查起诉不超过6个半月,一审期限为9个半月,二审期限为4个半月,发回重审的期
刑事案件中的撤案程序。在派出所立案侦查过程中,若事实不清或证据不足,可停止侦查。自诉刑事案件中,自诉人可在判决前与被告人和解或撤回自诉,但涉及特定情况则不适用调解。公诉案件的撤案决定权在检察机关,受害者可就刑事附带民事部分接受调解。根据刑事诉讼法,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