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护律师在核实证据过程中存在法律风险,主要体现在告知案情和证据情况导致被告人翻供的情况。这种情况下,辩护律师可能面临两个方面的法律风险:一是泄露国家秘密,二是帮助串供、串证。在司法实践中,曾经出现过辩护律师因将从法院复制的案卷材料交给当事人亲属查阅而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例。虽然该案中的辩护律师最终被宣告无罪,但律师界对披露案卷材料仍心有余悸。
辩护律师在核实证据过程中,存在泄露国家秘密的风险。司法实务部门代表指出,如果辩护律师将案件中不同或相反的证据告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涉嫌泄露案件秘密、通风报信、帮助串供串证等违法犯罪行为。
辩护律师在核实证据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帮助串供的风险。律师核实证据时,可能会向被告人透露案情,这种行为常常引起非议,甚至可能导致律师入罪。在审查起诉阶段,辩护律师将案卷证据与犯罪嫌疑人进行核实,可能会让犯罪嫌疑人得知其不知道的一些证人证言、同案犯的口供,以及其他的一些证据和线索情况,从而可能导致翻供。此外,犯罪嫌疑人还可能利用看守所监管不严进行串供,或者做出其他妨害司法行为。律师可能会涉嫌诱导犯罪嫌疑人翻供、帮助串供或者妨害司法。
辩护律师核实证据面临的最大法律风险就是帮助串供问题。根据立法部门人员的解释,“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串供”指的是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与同案人或者证人建立“攻守同盟”,串通口径应对办案机关的侦查。这种情况在职务犯罪案件、“涉黑”案件以及其他敏感案件中表现得更为突出。由于辩护律师出示、宣读同案人供述材料与帮助串供在外部形态上具有某种相似性,两者之间并非泾渭分明。因此,律师核实言词证据后,一旦当事人翻供,也会为执法、司法机关提供口实,以公权力名义对律师进行职业报复。
除了帮助串供问题外,律师核实证据还可能面临其他法律风险。首先,随着《刑法修正案(九)》的颁布实施,律师泄露案件信息行为“入罪”,律师因核实证据所带来的法律风险陡增。其次,律师在核实证据时,可能涉及“不应当公开的案件信息”问题,而目前并没有明确规定哪些证据可以披露,哪些不能披露,这给律师核实证据带来了更大的职业风险。此外,律师会见不被监听的规定虽然可以保护律师与当事人之间言词交流的秘密,但并不能排除由此可能带来的风险。律师的会见行为仍然置于看守所的电子或人力监控之下,一旦发现律师会见中有违规嫌疑,相关部门有权进行查验。此外,当事人对律师核实证据中违规违法行为进行检举揭发也是可能的。
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的重要性。律师会见可以提供心理支持、法律咨询服务,了解案件情况并做准备工作,帮助犯罪嫌疑人认识自身行为,收集重要证据,避免刑讯逼供,了解涉嫌罪名以及申请取保候审。这些都有助于犯罪嫌疑人更好地应对司法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可能判处五年以上但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期为十年。数罪并罚情况下的刑期执行规则包括判决宣告前、判决宣告后刑罚执行完毕前的不同情形。在看守所期间,犯罪嫌疑人是不被允许打电话的。律师在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中,会见在押犯需要经过侦查机关的批准,其他情况下有权
诈骗罪的立案及刑事侦查程序。一旦发现涉嫌诈骗罪的案件,公安机关会立即展开调查并进入刑事侦查阶段,采取相应的刑事强制措施。对于已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刑事侦查羁押期限通常不超过两个月,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特殊情况包括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等
刑事诉讼中的各阶段及其时限。文章详细阐述了拘留、侦查、审查起诉、一审、二审以及发回重审等阶段的时限规定。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的拘留期限最多为37天,侦查阶段应在7个月内结束,审查起诉不超过6个半月,一审期限为9个半月,二审期限为4个半月,发回重审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