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和检察院在侦查案件过程中,如果需要辨认犯罪嫌疑人,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辨认过程必须由侦查人员主持,并且在公安机关的案件中,主持辨认的侦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
在辨认前,侦查人员应向辨认人详细了解被辨认对象的具体特征,并告知辨认人有意做虚假辨认的法律责任。
如果有多个辨认人对同一个辨认对象进行辨认,每位辨认人必须单独进行辨认。辨认时,被辨认对象必须混在其他人员或物品中,不得给辨认人任何暗示。
在公安机关侦查的案件中,辨认犯罪嫌疑人时,被辨认的人数不得少于7人;辨认照片时,被辨认的照片不得少于10张。而在检察院自侦的案件中,辨认犯罪嫌疑人时,被辨认的人数不得少于5人;辨认照片时,被辨认的照片不得少于5张;辨认物品时,同类物品不得少于5件。
如果辨认人不愿公开进行辨认,可以在不暴露辨认人身份的情况下进行,侦查人员必须保密。
对于辨认的情况,必须制作笔录,并由主持和参加辨认的侦查人员、辨认人、见证人签字或盖章。
1. 辨认前的准备工作不充分
在辨认前,公安机关应制定详细的计划,明确辨认的目的,并了解辨认人的基本情况和与被辨认人、案件之间的利害关系。同时,应充分准备辨认方法、地点选择以及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的处理。
2. 辨认方法不科学
公安机关应将被辨认人分为多组进行辨认,以提高辨认结果的说服力。
3. 同时进行辨认不合理
应让不同的辨认人单独进行辨认,以确保辨认的客观真实性,并有效防止辨认人之间相互提示。
4. 监督和透明度不足
在组织辨认过程中,公安机关应邀请两名以上与案件无利害关系的见证人在场,必要时可以通知检察人员到场监督,以有效监督整个辨认过程。
5. 辨认笔录和询问笔录的顺序问题
应先进行询问笔录,然后再进行辨认笔录,以确保辨认的真实性。
为确保监所安全和律师会见的顺利进行,维护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根据相关法律和规定,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规定如下:
1. 律师会见时,看守所必须核对律师的有效执业证、律师事务所介绍信、委托书或人民法院的指定辩护通知。
2. 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时,至少应有2人在场,其中至少1人必须是执业律师,其他随同人员必须是同一单位的非执业律师,并持有律师管理机关印发的证件。
3. 在侦查阶段,对不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律师凭公安机关开具的《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通知》办理会见。对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凭公安机关开具的《批准会见犯罪嫌疑人决定》办理。
4. 在审查起诉和审判阶段,受聘律师可以直接由看守所安排与被告人会见,出示起诉意见书或起诉书和律师事务所介绍信办理。非律师职务的其他辩护人经检察院和法院的许可,也可以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
5. 如果需要翻译人员参与会见,必须出示经办机关批准的文书。
6. 律师会见时,在押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应单独安排一间会见室。
7. 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时,公安机关可以派员在场。
8. 律师会见时,不准让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亲友参与会见,禁止提供与外界联络的通信、摄影器材等工具,会见期间禁止提供任何财物和携带任何物品出所。
9. 如果律师会见违反法律规定或会见场所的规定,民警应制止,并根据情节轻重决定是否停止会见,并通知律师管理部门。
10. 如果看守所工作人员未按规定办理会见手续,律师可以向相关机关投诉或反映。
刑事诉讼的目的与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的关系。刑事诉讼旨在惩罚犯罪、保障人权,实现司法公正。我国需完善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的诉讼权利,包括赋予沉默权和律师辩护权利等,并加强监督、完善权力制约机制,防止公权力滥用,确保司法公正和人权保障。当前,我国犯罪嫌疑
刑事犯罪嫌疑人讯问的次数限制问题。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对犯罪嫌疑人的讯问没有次数限制,但每次讯问时间有限制,连续讯问不得超过12小时。对于复杂案件,最长讯问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且不得连续传唤讯问。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关于被抓的嫌疑人被发现无罪后的处理方
涉嫌开设赌场罪的逮捕程序及取保候审的相关内容。犯罪嫌疑人因涉嫌开设赌场罪会被逮捕,同时可以取保候审,但具体是否批准需要根据情况判断。法律对取保候审的保证金数额有明确规定,包括保证金起点数额和具体数额标准,并考虑犯罪嫌疑人社会危险性、案件情节和经济状况
刑事立案监督的意义在于加强和完善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的立案监督职能,从而打击和惩罚犯罪,防止罪犯逃避法律制裁,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保证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三条的规定,如果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