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公诉人在法庭上发现案件存在实质变化的情况时,可以向法庭建议休庭。在获得法庭允许后,公诉人需要向检察机关负责人报告该情况,并由公诉机关按照程序进行研究和确定。公诉人需要以书面形式在人民法院宣告判决前提出建议。法院会根据情况决定是否恢复开庭,并根据变化的情况作出判决。
如果法官发现公诉人变更起诉书指控的公诉意见属于新指控,法官会向公诉人说明这一情况,并建议公诉人按照法定程序以公诉机关的名义对起诉书进行补充、变更或撤回。如果公诉人同意法官的意见,法庭应当休庭。如果公诉人坚持个人意见,法庭应当仅就公诉机关起诉书的指控内容进行审理,直至依法作出判决,而不会直接采纳公诉人个人意见,尤其是当其与起诉书指控存在本质区别时。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72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时,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公诉机关在提起公诉前必须首先查清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这包括确定犯罪嫌疑人实施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确定犯罪嫌疑人是否负刑事责任或免除刑事责任,以及确定对犯罪嫌疑人应当从轻、减轻或从重处罚的事实。对于不影响定罪量刑的事实,不需要查清。只要上述条件满足之一,就可以确认犯罪事实已经查清。
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时,必须要有确实、充分的证据来支持指控犯罪嫌疑人实施的犯罪行为。证据确实是指证据必须是客观真实存在的事实,并与犯罪事实有内在联系。证据充分是指证据的数量足够证明犯罪事实。
根据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犯罪嫌疑人实施了某种犯罪,并不一定要负刑事责任。因此,提起公诉之前必须排除法定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
总之,对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时,必须同时具备上述三个条件。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对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69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1个月以内作出决定。对于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半个月。如果对案件进行补充侦查,应当在一个月内完成。以上规定是针对犯罪嫌疑人被羁押的案件。对于未被羁押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不受时间限制,但必须贯彻迅速、及时办案的原则,不得中断对案件的审查。
如果在审查起诉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在逃,人民检察院应当中止审查,并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作出通缉决定并通知公安机关执行。对于共同犯罪中的部分犯罪嫌疑人在逃的情况,对在逃犯罪嫌疑人应当中止审查,对其他犯罪嫌疑人的审查起诉应当照常进行。中止审查的时间不计入审查起诉的期限。
人民检察院经过审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依法作出提起公诉或不起诉的决定。
家暴案件中的离婚起诉程序,包括起诉书的撰写、证据准备、递交起诉书和证据给有管辖权的法院等步骤。同时,文章还涉及了离婚后家暴案件中的财产分配问题,包括夫妻共同财产的处理、一方财产的认定以及夫妻对财产归属的约定等。
我国民事诉讼中关于仲裁管辖移送的答辩期限及相关规定。当事人对仲裁管辖移送有异议的,应在收到起诉书副本后的15天内提出异议。法院应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被告提出答辩状后,法院会进行审查。如果案件不属于本院管辖,法院会将案件移送给有管辖
刑事案件在公诉科中如何变更强制措施以及提起公诉的条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等有权申请变更强制措施,公诉科负责审查并决定是否提起公诉。提起公诉的条件包括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凿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民事诉讼的一审程序。原告首先向法院提起诉讼并提交起诉书,法院受理后会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被告应在收到起诉书后的十五日内提交答辩状。法院在开庭审理前会通知当事人,并进行法庭调查阶段和法庭辩论阶段。最终,法院依法作出判决。此外,文章还概述了民事诉讼的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