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规定和诉讼的实际需要,提起公诉必须满足两个程序条件。首先,检察院必须对提起公诉的案件具有管辖权。其次,被告人必须在案。
提起公诉的实体条件包括两个方面。首先,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必须已经查清,证据必须确实、充分。其次,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所谓犯罪事实已经查清,是指检察机关对以下事实已经查证属实:
1. 确定犯罪嫌疑人实施的行为是犯罪,而不是合法行为或一般违法行为。
2. 确定被告人应当负刑事责任,而不是不负刑事责任或可以免除刑事责任的情况,例如犯罪嫌疑人的年龄、精神状况等。
3. 确定犯罪嫌疑人实施的是某一种或某几种性质的犯罪。
4. 确定对犯罪嫌疑人应当或可以从轻、减轻或从重处罚的量刑情节。
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的规定,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确认犯罪事实已经查清:
1. 属于单一罪行的案件,与定罪量刑有关的事实已经查清,不影响定罪量刑的事实无法查清。
2. 属于数个罪行的案件,部分罪行已经查清并符合起诉条件,其他罪行无法查清。
3. 无法查清作案工具、赃物的去向,但有其他证据足以对被告人定罪量刑。
4. 言词证据中主要情节一致,只有个别情节不一致且不影响定罪。
证据确实、充分是指指控的犯罪事实都有相应的证据予以证明,且证据之间、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不存在矛盾,足以排除非被告人作案的可能性。
提起公诉的政策条件是实现公诉个别化的要求。当犯罪情节轻微、依法可以起诉也可以不起诉的情况下,检察机关应当综合考虑犯罪的性质、情节、后果、被害人态度及社会影响等因素,贯彻国家的刑事政策。如果认为提起公诉更符合公共利益,就应当提起公诉;反之,应当不起诉。
案件审查完毕,需要提起公诉的,应当由检察长决定或由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在实行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的情况下,主诉检察官对其办理的部分案件可以决定提起公诉。
人民检察院作出起诉决定后,应当制作起诉书。起诉书必须加盖检察院的公章,并附上有关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照片。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应当向人民法院移送起诉书、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照片。如果人民法院提出书面意见要求补充证据材料,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日内移送。
刑事诉讼法中证据不足不起诉的影响。人民检察院在审查案件时,若发现证据不足或可能存在非法收集证据的情况,可选择要求公安机关补充侦查。经过二次补充侦查后,如仍认为证据不足,将做出不起诉决定,涉案人员不会有案底记录,对其个人声誉和未来发展有积极影响。
公安机关在确定刑事案件管辖权时的具体方法和规定。在确定羁押地点时,需考虑案件归属的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以及重大刑事案件由谁提起公诉和审理。刑事案件的管辖分工除特定案件外由公安机关管辖,并详细说明了管辖确定方法,包括县级及以上公安机关的侦查职责分工以及
刑事案件中受害人委托律师的相关事项。在附带民事诉讼中,受害人有权委托律师并需出具授权委托书,协商服务费问题。如果是自诉案件,受害人可以选择律师进行辩护,但在公诉案件中,由于起诉人为检察机关,受害人无需委托律师。
被害人撤诉并不等同于放弃追究法律责任的问题。在公诉案件中,诉讼权属于国家,被害人没有独立的诉讼权利。赔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量刑,但不能成为免罪的依据。即使加害人充分赔偿被害人损失,被害人也不能直接决定公诉案件的处理结果。公诉案件的决定权属于国家,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