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33条的规定,被告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不服的情况下,有权提起上诉。
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在被告人同意的情况下,不服一审判决,可以提出上诉。
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中的附带民事诉讼部分不服的情况下,有权提出上诉。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认为本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情况下,应当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的情况下,自收到判决书后五日以内,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33条的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就第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全面审查,不受上诉或者抗诉范围的限制。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36条的规定,对不服第一审判决的上诉、抗诉案件,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根据不同情形进行处理。
按照现代诉讼中公认的控审分离原则,没有起诉就不能有审判。在二审程序中,没有上诉或者抗诉,就没有二审。因此,二审法院对于既没有上诉也没有抗诉的一审判决部分进行重新审查,违背了控审分离的基本原则。
二审全面审查的结果,可能改变一审法院经过审理所认定的案件事实。这种改变可能导致一审法院与二审法院之间的矛盾。同时,在只有被告人上诉的情况下,二审法院全面审查的结果可能改变一审法院对案件性质的认定,使二审法院处于两难境地。此外,在被告人没有上诉而检察机关或者自诉人以量刑畸轻为由提出抗诉或者上诉的情况下,二审全面审查的结果可能认为一审判决量刑畸重,进一步违反了诉讼的基本原理。
刑事第二审程序是一种救济程序,目的是满足当事人及检察机关对一审法院判决不服的权利,而不是为了提高一审法院的审判质量。因此,在修改刑事诉讼法时,应当废除二审全面审查的制度,将二审的审查范围限定在与当事人上诉或者检察机关抗诉的事由直接相关的内容上,使二审的启动和审理建立在诉因的基础上。
离婚诉讼被告上诉状的具体格式和内容。上诉人陈xx对一审判决提出异议,主要包括感情破裂的认定、债务认定、共同财产认定、礼钱认定、抚养费认定及抚养费金额的认定等方面。上诉人请求二审法院撤销原判,重新审理并作出公正判决,同时要求被上诉人承担诉讼费用。
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一审普通程序开庭审理的程序,包括原告起诉、法院受理并送达被告、被告提交答辩状、开庭审理通知和公告、法庭调查阶段、法庭辩论、判决和调解以及判决宣告等环节。不同类型的案件和一审二审程序存在差异,需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审理程序。
民事诉讼中二审程序中的补充证据问题。一审中未提交的证据,若在一审后新发现,可在二审中提交并采信。新证据需在二审开庭前或审理时提出,如不需开庭,则需在指定期限内提出。再审时提供的新证据需在申请再审时提出。对方当事人在被告知后,有权在合理期限内提出意见或
上诉不加刑原则在保障被告人辩护权、维护上诉制度、促使一审法院和检察院提高工作质量方面的意义。该原则能消除被告人担心加重处罚的顾虑,保障其依法上诉和充分行使辩护权,同时有助于发挥上诉制度的作用,保证两审制的贯彻执行,促使法院和检察院提高工作质量和法律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