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法律是广大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打击敌人,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保卫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武器。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运用法律同反革命分子和其他刑事犯罪分子作斗争,同时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四条的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就第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全面审查,不受上诉或者抗诉范围的限制。共同犯罪的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人上诉的,应当对全案进行审查,一并处理。这些规定说明我国法律对审理上诉案件是十分慎重的,是充分保护人民利益的,与资产阶级国家的“法律审”有着本质的区别。
我国刑事诉讼法并未具体规定二审案件的审理形式,只是指出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上诉或者抗诉案件的程序,除二审程序专章已有规定的以外,参照第一审程序的规定进行。根据第一审程序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刑事案件是必须实行直接审理的。然而,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上诉或者抗诉案件时,并不一定都要采取直接审理的形式,可以选择书面审理的方式。即使进行直接审理的案件,也不一定全部实行一审的程序,可以只调查某些诉讼参与人对某几项事实进行调查,或者只提讯被告人进一步听取上诉理由等。
刑事诉讼法并未规定第二审案件必须采用的审理形式,因此不存在由于没有采用某种审理形式而违反诉讼法的问题。然而,审理形式是为审判任务服务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在确定审理形式时,必须考虑到刑事诉讼法的任务,从有利于审查下级人民法院的判决和裁定在认定事实上是否正确,在适用法律上是否恰当,诉讼程序是否合法等方面进行考虑,不能将其视为一个单纯的审理形式问题,而不予重视。
根据我们审理二审案件的实际情况和体会,可以将二审案件分为两类:可以实行书面审理的案件和需要进行直接审理的案件。
一、可以实行书面审理的案件:
一种是原判认定的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卷宗材料齐全,上诉人对原判决认定的事实无异议,只是认为原判定性量刑上适用法律不当或诉讼程序不合法而提出上诉的案件。另一种是原判决认定的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材料齐全,上诉人否认原判认定的犯罪事实,但他提出否定原判认定事实的某种依据,经原审人民法院查证并不存在,或者即便存在他提出的某种事实,但不影响定罪量刑。这两类上诉案件的共同特点是案件的全过程是清楚的,凭原审上报的材料完全可以把案情确定下来,第二审人民法院不需要再进行任何调查工作,主要是从适用法律的角度进行审查。
二、需要进行直接审理的案件:
主要是指不进行直接调查,第二审人民法院便不能弄清案情作出正确裁决的案件。这类案件包括上诉人对原审认定的主要犯罪事实提出异议,经过全面审查案卷材料,发现原审认定的主要犯罪事实确实缺乏依据或证据不够充分的案件。在这种情况下,上级人民法院不能因被告人未提出理由而不予重视,必须认真审查原审认定事实的依据是否充分,如果发现问题,必须直接进行调查审理,否则就有造成错判的危险。
综上所述,二审案件的审理形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以在审判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审理形式是否得当,关系到第二审人民法院是否能够正确判处案件,惩罚犯罪,保护人民和履行上级人民法院工作职责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刑事抗诉的含义、法律依据、条件及程序。刑事抗诉是当被害人或公诉方对刑事判决有异议时,通过向上级检察院提起抗诉来实现对被告人的正确惩罚的诉讼行为。其法律依据为《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抗诉的条件包括判决、裁定确有错误,且有抗诉必要性。抗诉程序包括二审程序
上诉不加刑原则的适用条件及具体内容。该原则仅适用于被告人一方上诉的案件,对二审法院有约束力,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包括刑期、刑种、附加刑和刑罚执行方法等。在共同犯罪案件、原判认定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但罪名不当、对被告人实行数罪并罚等情况都有具体适用内容
二审刑事判决抗诉期限的相关规定。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九条,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收到判决书后的五日内向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同时,提供了如何选择律师和找律师的技巧,建议选择与案件领域对口、经验丰富和对专业有
刑事案件二审需要满足的条件,包括刑事诉讼法法定不起诉的情形,如案件情节显著轻微、已过追诉时效、经特赦免除处罚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起诉的定义和刑事案件的起诉流程,包括起诉必须是有起诉权的公民或法人依法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进行。此外,还提及了不同阶段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