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普通程序审理规定,第一审刑事公诉案件、被告人被羁押的第一审刑事自诉案件以及第二审刑事公诉、刑事自诉案件的审判期限为1个月,最长不得超过1个半月。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审理期限,经法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2个月。但是,如果案件属于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重大的犯罪集团案件、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或者犯罪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重大复杂案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决定,审理期限可以再延长1个月。最高人民法院受理的刑事上诉、刑事抗诉案件,经最高人民法院决定,审理期限可以再延长1个月。
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被告人未被羁押的第一审刑事自诉案件的审判期限为6个月。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经法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3个月。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刑事案件的审判期限为20日。
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理的刑事案件的审判期限为3个月。如需要延长期限,经法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3个月。
以下情况不计入刑事案件的审判期限:对被告人进行精神病鉴定的期间;因另行委托、指定辩护人,法院决定延期审理的时间;公诉人发现案件需要补充侦查,提出延期审理建议后,合议庭同意延期审理的期间;刑事案件二审期间,检察院查阅案卷超过7日后的时间;因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申请重新鉴定或者勘验,法院决定延期审理1个月之内的期间。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但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同时,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发现已经生效的判决确有错误时,也可以启动再审程序。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的申诉符合以下情形之一,人民法院应当重新审判: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五条规定:
人民检察院提起抗诉的案件,接受抗诉的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重新审理。对于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证据不足的,可以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刑事申诉的相关问题。刑事申诉是指公民对国家机关的公务处理行为提出申诉的权利,没有时间的限定性。虽然民事诉讼中有再审申请期限,但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不受此限制,仍应受理并进行审查。摘要旨在充分概括文章主旨和内容,以吸引读者兴趣。
我国法律中关于怀孕妇女在刑事判决中的特殊规定。根据刑事诉讼法和刑法,怀孕或正在哺乳的妇女在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时,可以暂予监外执行,不被判处死刑。但暂予监外执行需符合一定条件,且对于具有社会危险性的罪犯不适用。
社区矫正对象失去联系的处理方式及其法律依据,包括社区矫正对象失去联系时的查找和处理规定,适用社区矫正的范围以及缓刑的撤销和处理。社区矫正适用的对象包括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暂予监外执行、裁定假释和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罪犯。
人民检察院在审查暂予监外执行的决定时的审查内容和程序。审查内容包括罪犯是否属于有期徒刑或拘役、患有严重疾病需保外就医、怀孕或哺乳婴儿、生活不能自理但适用监外执行不会危害社会等情形。同时,还需审查决定或批准机关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办理暂予监外执行是否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