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新规定:这五类刑事申诉案件可异地审查
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了《人民检察院刑事申诉案件异地审查规定》。根据这一规定,最高检发现省级检察院管辖的刑事申诉案件原处理决定、判决、裁定有错误可能,且存在5种情形之一的,可指令由其他省级院进行审查。
消息称,最高检刑事申诉检察厅起草了《规定》并广泛征求意见。2017年10月10日,最高检第十二届检委会第七十次会议讨论通过了《规定》,《规定》共15条,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法律界的观点普遍认为,任何一个冤错案件都是当地司法机关办理的,如果仍由当地刑事申诉部门审查办理,调查时可能会产生顾虑、遇到阻力。正因如此,刑事申诉案件异地审查制度的建立受期待已久。
2015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提出“探索建立刑事案件申诉异地审查制度”,2015年全国检察长会议、2016年第十四次检查工作会议等都提出了要健全刑事申诉案件异地审查制度。
【5种情形】
刑事申诉案件应受理不受理或受理后经督促仍拖延办理;
办案中遇到较大阻力;
存在回避等法定事由,当事人认为管辖地省级院不能依法公正办理;
申诉人长期申诉上访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
其他不宜由管辖地省级院办理的情形;
焦点1
省级检察院可提请异地审查
按现行规定,检察机关受理的刑事申诉案件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当事人对检察院作出的生效刑事处理决定(如不批捕、不起诉、撤销案件)提出申诉;另一类是对法院生效的刑事判决、裁定也可以向检察院申诉。
《规定》显示,异地审查适用两类刑事申诉案件:不服检察院诉讼终结刑事处理决定的申诉案件,不服法院生效刑事判决、裁定的申诉案件。
异地审查启动的方式分为三种,除了最高检发现省级院管辖的刑事申诉案件有错误可能,且具上述“5种情形”之一的,可以指令由其他省级院进行审查外;省级院认为所办理的刑事申诉案件需要异地审查的,可以提请最高检指令异地审查。此外,申诉人也可以向省级院或者最高检申请异地审查。
其中,省级院提请或者最高检决定异地审查,申诉人未提出申请的,应当征得申诉人同意。
从事刑辩工作的北京尚权律师事务所律师毛立新认为,异地审查启动的方式其实是明确了启动的主体,其中省级检察院主动提请异地审查的原因可能包括认为在复查中存在利害关系、有压力有难度等。
焦点2
复查后事实不清可发回重审
《规定》还明确了案件异地审查后的办理流程。
对不服检察院诉讼终结刑事处理决定的申诉案件,《规定》明确,异地审查的省级检察院复查终结后应提出“复查处理意见”,经检委会审议决定后,报请最高检审查。最高检同意维持原处理决定的,指令管辖地省级检察院作出维持的处理决定;同意撤销或变更原处理决定的,指令管辖地省级院作出相应决定,也可直接作出处理决定;不同意复查处理意见的,应立案复查并书面通知申诉人、管辖地省级院和异地审查的省级院;认为复查意见认定事实不清或者意见不明确、理由不充分的,可以发回异地审查的省级院重新审查,也可以直接立案复查。
对不服法院生效刑事判决、裁定的申诉案件,《规定》要求,异地审查的省级院复查终结后,认为需要提出抗诉的,应经检委会审议决定后提请最高检抗诉,在最高检作出是否抗诉的决定后制作刑事申诉复查通知书,并在十日内送达申诉人,同时抄送管辖地省级院;认为不需要提出抗诉的,应经检委会审议决定后制作刑事申诉复查通知书,在十日以内送达申诉人,同时抄送管辖地省级院,并报最高检。
如何向最高人民检察院申请再审抗诉的流程。当事人对不服的民事判决、裁定可向检察机关申诉,检察院将审查并决定是否立案,如立案则对法院民事审判活动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抗诉。符合抗诉条件的案件将提请上一级检察院抗诉,最终法院将开庭审理。
人民检察院对看守所进行事故监督的相关情形,包括被监管人非正常死亡、伤残、脱逃等事故。同时,也介绍了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接受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时的注意事项,包括依法处理、紧急措施、记录成笔录等要求,以及保障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及其近亲属
刑事案件重新审判后的处理原则及不同结果。重新审判应遵循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处理措施。重新审判的结果包括驳回申诉或抗诉、改判、撤销原判并重新定罪量刑、发回重审等。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刑事诉讼二审应当发回重审的情形,包括原判决事实
检察院对不同情形下复议复核期限的确定。对于不予立案决定的复核,期限为收到申请后的三十日内。对于没收保证金和罚款决定的刑事复议复核,公安机关应在七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对于案情重大复杂的情况,经负责人批准可延长复核期限,但不得超过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