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审判阶段 > 刑事审判监督程序 > 人民检察院刑事申诉案件公开审查程序

人民检察院刑事申诉案件公开审查程序

时间:2023-12-16 浏览:2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1660

人民检察院刑事申诉案件公开审查程序

一、总则

为了加强刑事申诉案件的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保证案件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根据人民检察院复查刑事申诉案件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刑事申诉是指对人民检察院诉讼终结的刑事处理决定以及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裁定(含刑事附带民事判决、裁定)不服的申诉。具有刑事申诉主体资格的是原案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受委托的律师也可以代理申诉。

二、刑事申诉案件公开审查原则

刑事申诉案件公开审查应遵循司法公正原则、公开透明原则、司法民主原则、权利平等原则、有错必纠原则和证据确认原则。

三、刑事申诉案件公开审查形式

刑事申诉公开审查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主要应以举行听证会形式进行。

《人民检察院复查刑事申诉案件规定》第五条规定的刑事申诉案件,均适用公开审查程序。立案复查后,均可举行听证会,公开听证。但涉及国家机密或个人隐私的案件、申诉人不愿意举行听证会的案件以及其他不适合举行听证会的案件除外。

人民检察院对于申诉人首次提出的申诉,可以适用公开审查程序。上级人民检察院复查不服下级人民检察院复查决定的申诉案件,举行听证会,公开听证后作出的复查决定,申诉人没有提出事实和理由而再次申诉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不再进行复查。

举行听证会,公开听证的案件,应当聘请听证员参加听证会;听证员多数人的意见应当作为人民检察院对案件作出复查决定的重要依据。

四、听证会的组成人员及职责

参加听证会的人员包括:案件承办人(主诉检察官)、书记员,申诉员及其诉讼代理人,听证员以及其他与案件有关人员。

听证员由人民检察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聘请与案件没有利害关系的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者其他社会人士担任。每次听证会聘请的听证员为三人以上的单数。

人民检察院在举行听证会前,应为听证员充分了解案情提供必要条件。听证员在听证会上,有权向案件承办人、申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提问,对案件事实和证据的认定及处理发表意见。

五、听证会的程序

听证会开始前,书记员应当查明案件承办人、听证员、申诉人及其他应当参加听证会的人员是否到场,并向主持人报告。

主持人宣布听证会开始及案由;宣布参加听证会的到场人员名单;宣布申诉人在听证会上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宣布听证会纪律。

主持人介绍申诉人的基本情况,宣读原处理决定和原复查决定。

申诉人陈述申诉理由。申诉人委托的诉讼代理人可以就申诉人的陈述作补充说明。

原案承办人、或原复查案件承办人针对申诉人的申诉理由阐述原处理决定、或原复查决定认定的事实和法律依据,并展示相关的证据。

在主持人主持下,申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原案承办人或原复查案件承办人可以互相发问或者作补充发言。

复查案件承办人可以向申诉人和原案承办人或者原复查案件承办人提问。

主持人对于申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原案承办人或原复查案件承办人与案件无关、重复或者互相指责的发言应当制止。

主持人经询问申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原案承办人或原复查案件承办人没有新的补充说明后,应当请听证员向申诉人、原案承办人或原复查案件承办人提问。听证员可以就案件的某一事实和证据发表意见,但不要就案件的法律适用及处理在此发表意见。

在听证会进行过程中,申诉人当场无理取闹或者发生其他致使听证会无法进行的情况,主持人应当宣布中止听证会。中止听证会的原因消失后,听证会应当恢复进行。

主持人宣布休会。

主持人组织听证员根据听证的事实对案件进行评议。听证员应当依照法律发表对案件的处理意见和表决。

主持人宣布听证会重新开始。

由听证员代表宣布听证意见。听证意见应当是听证员通过表决产生的多数人意见。

主持人宣布复查决定另行宣告,听证会结束。

听证笔录经参加听证会的人员阅读后分别签名或者盖章。听证笔录应当附卷。

六、附则

本规定发布前有关人民检察院复查刑事申诉案件的解释和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由最高人民检察院负责解释。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如何向最高人民检察院申请再审抗诉

    如何向最高人民检察院申请再审抗诉的流程。当事人对不服的民事判决、裁定可向检察机关申诉,检察院将审查并决定是否立案,如立案则对法院民事审判活动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抗诉。符合抗诉条件的案件将提请上一级检察院抗诉,最终法院将开庭审理。

  • 被刑事拘留后的法律程序

    被刑事拘留后的法律程序。当事人有权委托律师进行辩护,并可在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阶段委托辩护人。侦查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在相应阶段应告知当事人委托辩护人的权利。如当事人无法亲自委托,也可由监护人或近亲属代为委托。辩护人接受委托后应及时告知办案机关

  • 人民检察院批捕后取保候审的程序和要求

    人民检察院批捕后取保候审的程序和要求。检察院批准逮捕后,对于符合条件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可以进行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执行。具体程序包括受理案件、审查立案、侦查和侦查终结等步骤,执行过程中需遵循相关法律规定。

  • 人民检察院对看守所展开事故监督的情形

    人民检察院对看守所进行事故监督的相关情形,包括被监管人非正常死亡、伤残、脱逃等事故。同时,也介绍了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接受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时的注意事项,包括依法处理、紧急措施、记录成笔录等要求,以及保障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及其近亲属

  • 检察院复议复核期限的确定
  • 公安刑事立案复核的程序
  • 检察院对不起诉决定的程序和善后工作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