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理单位犯罪案件时,必须向被告单位的诉讼代表人发出通知,要求其出庭参加审理。被告单位的诉讼代表人一旦接到开庭通知,必须按照要求出庭。如果被告单位的诉讼代表人拒不出庭,人民法院有权在必要时将其拘传到庭。
被告单位的诉讼代表人享有与被告人相关的诉讼权利,这些权利在刑事诉讼法中有明确规定。在开庭时,被告单位的诉讼代表人的席位位于审判台前左侧。
如果被告单位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尚未依法追缴、扣押或冻结,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进行追缴、扣押或冻结。为了确保判决的执行,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先行扣押或冻结被告单位的财产,或要求被告单位提供担保。
如果被告单位被注销或宣告破产,但单位犯罪的直接负责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应当继续审理相关案件。
如何向最高人民检察院申请再审抗诉的流程。当事人对不服的民事判决、裁定可向检察机关申诉,检察院将审查并决定是否立案,如立案则对法院民事审判活动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抗诉。符合抗诉条件的案件将提请上一级检察院抗诉,最终法院将开庭审理。
人民检察院对看守所进行事故监督的相关情形,包括被监管人非正常死亡、伤残、脱逃等事故。同时,也介绍了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接受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时的注意事项,包括依法处理、紧急措施、记录成笔录等要求,以及保障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及其近亲属
检察院对不同情形下复议复核期限的确定。对于不予立案决定的复核,期限为收到申请后的三十日内。对于没收保证金和罚款决定的刑事复议复核,公安机关应在七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对于案情重大复杂的情况,经负责人批准可延长复核期限,但不得超过三十日。
书记员在我国司法体系中的行政地位和法律定位。书记员是人民法院的行政工作人员,负责法庭审理记录等审判辅助事务,其职责受到相关法律的明确规定。担任书记员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包括国籍、拥护宪法、年龄、健康状况、文化程度等。同时,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曾被开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