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解释》第89条的规定,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在刑事案件立案以后第一审判决宣告之前提起。如果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在第一审判决宣告以前没有提起,将不得再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然而,在刑事判决生效后,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可以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在刑事案件立案以后第一审判决宣告之前提起的原因在于,如果附带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不在同一审级中解决,将导致这两种性质的诉讼在审理程序上的分离,无法达到设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提高效率、节省诉讼资源的目的,也不利于及时查清案情。然而,如果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在刑事判决生效以后另行提起民事诉讼,则不受刑事诉讼法有关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期间的限制,可以按照民法通则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执行。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解释》第90条的规定,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被害人依法都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具体而言,被害人可以在侦查、预审、审查起诉阶段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提出赔偿要求。如果这些机关已经记录了赔偿要求,刑事案件起诉后,人民法院应当按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受理。如果经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调解,当事人双方达成协议并已经给付赔偿,被害人又坚持向人民法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人民法院也可以受理。
根据具体情况,在侦查、起诉阶段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2)在公诉案件中,也可以在侦查、起诉阶段通过侦查、起诉机关提起;(3)国家、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遭受损失的法人或其他组织既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也可以在侦查、起诉阶段通过侦查、起诉机关提起;(4)如果遭受损失的单位未提起诉讼,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时,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在侦查、审查起诉阶段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记录在案,并将原告人的诉讼请求和有关材料,在提起公诉的同时,一并移送人民法院。允许在侦查、起诉阶段向侦查机关、起诉机关提出附带民事诉讼请求,有利于促使侦查和起诉机关在侦查、起诉的过程中注意查明与附带民事诉讼有关的事项,如被害人实际遭受的物质损失、加害人的责任情况、被告人的实际支付能力等。
一般情况下,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应当提交附带民事诉状。附带民事诉状应当写清有关当事人的情况、案发详细经过及具体的诉讼请求,并提出相应的证据。如果书写诉状存在困难,可以口头起诉。审判人员应当对原告人的口头诉讼请求进行详细询问,并制作笔录,然后向原告人宣读。原告人确认准确无误后,应当签名或者盖章。不论是口头还是书面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都应当说明被害人和被告人的姓名、年龄、住址、控告的罪行以及因犯罪行为遭受的损失的程度和具体的诉讼请求等内容。人民检察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时必须在起诉书上写明,不能用口头的方式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在诉讼过程中,如果被害人应当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而没有提起,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可以告知因犯罪行为遭受损失的被害人(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已死亡被害人的近亲属、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等,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以便他们决定是否行使这一权利。如果他们放弃这一权利,应当经过许可,并记录在案。然而,如果被告人的行为是给国家、集体财产造成损失的,受损害单位不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时,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以保护国家和集体财产免受损失。
刑事案件中死亡赔偿金的支持问题。法院依据《刑事诉讼法》规定仅支持物质损失赔偿,不支持死亡赔偿金或精神抚慰金赔偿请求。但犯罪嫌疑人自愿赔偿不被禁止。被害人家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丧葬费等。同时,涉及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情况也有相应规定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和适用范围。它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解决涉及民事权益的争议的方式,法律适用上除刑法、刑事诉讼法和刑事司法解释的规定外,还适用民事法律的相关规定。其范围包括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和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的物质损失。被告人的赔偿情况会
刑事案件中的撤案程序。在派出所立案侦查过程中,若事实不清或证据不足,可停止侦查。自诉刑事案件中,自诉人可在判决前与被告人和解或撤回自诉,但涉及特定情况则不适用调解。公诉案件的撤案决定权在检察机关,受害者可就刑事附带民事部分接受调解。根据刑事诉讼法,特
刑事案件中受害人委托律师的相关事项。在附带民事诉讼中,受害人有权委托律师并需出具授权委托书,协商服务费问题。如果是自诉案件,受害人可以选择律师进行辩护,但在公诉案件中,由于起诉人为检察机关,受害人无需委托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