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常情况下,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人是实施犯罪的行为的犯罪人,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这种犯罪行为人与承担赔偿责任人发生分离,这主要指以下几种情况:
1、未成年人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给被害人造成损失的时候,附带民事诉讼的责任主体不是负有刑事的未成年人,而是他的监护人。民法通则第十六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父母死亡的或者是父母没有监护权能力的,规定由其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和姐、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的经过其所在居委会或者农村村委会同意可以成为监护人,如果被告人给他人造成了损害,监护人就有代为赔偿的义务;
2、没有被追究刑事责任,但应当负赔偿责任的其他共同致害人,这种情况主要是指在数人共同侵犯他人财产案件中,有的被告人被提起了,有的被公安作了其他处理,有的被检察院作出了不的决定,如果被害人对包括被告人在内的所有人都提起赔偿要求,这种情况下对于没有进入刑事审判程序的人都是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人。如张某在一起刑事案件中作为受害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把李某某、王某某告上法庭,诉讼中张某对李某某提出了追究刑事责任和民事赔偿的请求,而对王某某只是请求民事赔偿,这种情况下,王某某尽管不构成刑事犯罪的主体,但作为同一案件的加害人,他成为这起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赔偿主体。在审判实践中还有一种情况,有多人共同伤害,只抓到一个人,或者抓到几个人,在逃的几个人,被害人就向抓到的提起附带民事赔偿,那么被抓的人负连赔偿责任,全都赔,赔完之后,再由其找他们追偿。如被告人于某某伙同战某、周某某、曲某某等七人衅滋事一案中,致3人轻伤、一人轻微一伤,公诉机关于2000年4月份向我院提起公诉时,其他被告人未抓到,在本案中代某某等受害人向本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经本院主持调解双方依法达成赔偿协议,并已履行,被告人于某某被依法从轻判刑二年六个月,2001年2月,于某某又向本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向共同致害人追偿,本院依法受理,并支持了于某某的诉讼请求。所以说共同致害人是一种连带责任;
3、法人的工作人员执行职务时,因犯罪行为造成的损失由法人负连带责任。民法通则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法人对他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经营活动承担民事责任。如果工作人员所进行的活动与机关与法人没有任何关联,所造成的损害应由个人负担。在法院审判过程中如果被告人死亡的,对于被告人死亡的刑事责任,最高法司法解释得很明确,构成犯罪的,终止审理,不构成犯罪的,宣判无罪。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死亡(包括被判处的犯罪分子),不能免除他的民事责任,他所构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并不是随着他的死亡而消失,应由他的继承人来解决,这里还有一个限制,就是要以继承人继承被继承人的财产为前提条件,赔偿的范围限于他继承财产当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主体是未成年的的监护人或者应当赔偿责任的共同责任人以及连带责任人三种。基本的是具有法律行为的人。以上就是法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容,如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在线咨询。
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点。它是一种特殊的民事纠纷解决程序,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主要解决物质损失赔偿问题。附带民事诉讼具有实体和程序上的特殊性。在实体上,赔偿由犯罪行为引起;在程序上,它在刑事诉讼中一并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涉及复合性法律规定的适用,包括
刑事诉讼过程中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时机问题。文中介绍了关于在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以及诉讼阶段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情况及相关争议。同时,也提到了刑事案件审理终结后被害人需要提起民事诉讼的相关注意事项。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利与弊。其优势在于被告人会积极赔偿以获取受害人谅解,影响量刑;法院不征收诉讼费用,减轻受害人负担。然而,其不足在于不支持精神损害赔偿请求。同时,文章还涉及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的执行期限问题,执行难度取决于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可通过向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的范围和标准,包括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以及精神损害赔偿金。赔偿金额视具体案情和受害者损失而定。同时,介绍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反诉的相关条件和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