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带民事诉讼可以在审理刑事案件的同时解决民事赔偿问题,从而全面了解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应当判处何种刑罚。在许多刑事案件中,被告人的行为是否造成物质损害以及造成的程度对定罪量刑起到决定性作用。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司法机关在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过程中同时收集证据,以证明被告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这有利于减轻被害人在民事赔偿部分的举证责任,降低被害人获得赔偿的难度。同时,该制度要求司法机关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时必须同时解决其应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及时弥补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的物质损害。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有助于查明被告人对其犯罪行为造成的物质损害的态度,判断其是否悔罪及悔罪的程度,以及被告人的人身危险性。这对于在定罪量刑时正确执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至关重要。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可以避免刑事和民事部分分别处理所带来的调查和审理上的重复,从而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对于原告人来说,附带民事诉讼使其能够在刑事审判过程中就民事赔偿部分提出陈述和辩论,并在一次审判中解决两种责任,避免参与刑事和民事诉讼的麻烦。对于被告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来说,也能够避免参与两个法庭、两次审判带来的讼累。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能够避免刑事和民事审判庭对同一案件作出相互矛盾的裁判,从而维护法院裁判的统一性和权威。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问题的批复》,对于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精神损失的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或在刑事案件审结后另行提起的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合法财产受到侵害的处理方式。如果侵害行为构成犯罪,被侵权人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请求赔偿,侵权人需承担行政或刑事责任,同时承担侵权责任;若财产损失不构成犯罪,被侵权人可要求侵权人赔偿。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包括针对国家财产或集体财产
《民法典》生效背景下侵财案件中的民事责任问题。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害人因犯罪分子的破坏遭受财产损失时,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赔偿。但精神损失赔偿不予受理,被告人非法占有或处置被害人财产,应依法追缴或责令退赔。追缴和退赔情况会影响量刑情节的考虑。
未成年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起诉状。原告因被四被告之子伤害造成的医疗费用等经济损失提起诉讼。原告已出院但四被告未赔偿全部损失,故再次提起诉讼要求四被告赔偿原判决未包含部分的损失,包括后期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交通费、护理费和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同
刑事案件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差别。二者在诉讼费、审理时间、赔偿范围等方面有所不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一并提起,法院不收费,通常在刑事案件审理期间两个月内出结果。而民事诉讼需先支付诉讼费,审理时间较长。此外,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的模板包括